5月28日,证监会披露了对郎酒股份首发申请的反馈意见,53问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
6月11日郎酒股份更新了招股书,在这一版招股书中对证监会的反馈意见做出回复。目前来看,郎酒股份仍有多个问题待解:
第一,郎酒每年向关联方采购大量浓香基酒,关联交易定价是否公允,浓香产品销售收入究竟有没有高估?
第二,上市前销售费用骤降致使净利润暴增,近几年公司销售费用和销售人员同降,具有合理性吗?
第三,2019年以来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低于净利润,公司称,部分经销商为锁定上调前的采购价格而向公司支付货款,并使用银行承兑汇票支付,这是否涉嫌冲业绩?
向关联方外购浓香基酒价格是否合理?
郎酒股份存在大量外购基酒的问题,并且是向关联方采购。
从2018年到2020年,采购的基酒金额分别达到7.14亿元、7.82亿元、8.24亿元,占到原材料采购金额的38%、42%、39%,对应的基酒分别为3.82万吨、4.18万吨、4.47万吨。
这三年,郎酒股份浓香基酒产量分别为0.55万吨、0.9万吨、1.03万吨。浓香及兼香成品酒销量分别为3.98万吨、3.63万吨、3.64万吨。大部分销售来自外购基酒。
招股书解释称,采购基酒主要系浓香系列基酒,浓香系列基酒的酒窖为新建,窖龄时间较短、窖池数量较少,在酿造时还需轮窖安排生产,导致出酒率不高、产量较低,且新窖池生产的基酒还需进行一定时间的储存才能使用。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报告期内对外采购基酒用于浓香、浓酱兼香成品酒的生产。
郎酒股份的基酒主要通过四川泸州三溪酒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泸州三溪酒厂”)下属7家子公司采购,而泸州三溪酒厂实际控制人周良骥持有郎酒股份1%股份。
周良骥是在2016年底郎酒股份第二次股份转让中进入郎酒股东名单的,当时郎酒集团以21元每股的价格向周良骥转让500万股。2017年11月郎酒股份以21元每股的价格对股东增发,周良骥现金认购50万股,两次金额合计1.16亿元。
目前周良骥总共持有郎酒股份550万股,公开发行前持股比例为1%,发行后降到0.89%。
2017年基酒采购价为1.43万元,2018年提高到1.87万元,之后就保持在这一水平。招股书解释2018年基酒采购价的上涨,主要原因为基酒采购品种结构变化所致。
郎酒向泸州三溪酒厂的基酒采购价合理吗?在网络114网站上,有一家德阳绵竹市的基酒厂家挂出的浓香基酒售价在1.3万至4.8万每吨之间,如果参照这个价格,郎酒的浓香基酒采购价就是比较低的。
根据招股书的披露,郎酒股份浓香及兼香产品售价并不低,在郎酒产品结构中属于300元以下的中端和中低端产品,中端产品吨价高达29.9万元每吨,中低端产品也达到4.52万元每吨,远超基酒采购价,2020年两者毛利率分别为71%和40%。
但是如果根据销量和营收推算,其吨价似乎并没有这么高。由于郎酒招股书并未分香型披露营收情况,根据券商研报数据,2020年郎酒酱酒板块收入80亿元,则浓香及兼香产品营收约为13亿,根据销量可以推断销售吨价约在3.6万元左右。
郎酒向关联方采购基酒价格究竟是否合理?其浓香产品售价有无高估,还有待公司进一步披露。
上市前销售费用骤降致使净利润暴增
证监会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业绩增速。
从2018年到2020年,郎酒股份经历了业绩的快速增长,但是期间净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期间营收增长了25%,净利润则增长了247%。其中2019年在营收增长不到12%的情况下,净利润一举增长237%。
郎酒股份解释称,主要是“受到公司销售收入提升,产品结构中高端化,自主生产部分原辅材料以降低成本,以及广告费用支出合理控制等因素叠加影响”。
2019年毛利率提升5个百分点,净利率则提升了近20个百分点,显然净利率的提升是主要原因。
2018年郎酒股份销售费用一度高达29.32亿元,2019年在营收继续增长的情况下销售费用骤降至19.37亿元,2020年仍保持在20亿元左右。
反映在销售费用率上,2018年销售费用率一度高达近40%,2019年降至23%,2020年降至22%。从更新的招股书来看,减少的主要是广告费用、市场支持费和差旅费。
按照公司的说法,2017年集中进行了一轮广告投放和线下推广,之后由于宣传效果已经达到,公司调整了销售的策略,导致销售费用大幅下降。这几年销售人员数量的持续下降,导致了差旅费的下降。
2019年销售费用的骤降拉高了净利润,这种骤降是合理的吗?如果是合理的,那是否说明2018年以前销售环节存在大量浪费?
再来看公司的净现比。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