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能饮料第一股”东鹏饮料上市后的一路表现,让市场捏着一把汗:自5月27日上市以来,股价连续14个交易日涨停,在6月17日打开涨停板后6月18日再次涨停,当天收于265.65元/股,市盈率(TTM)高达106,总市值已达1063亿元。可谓是中一签就收益超20万。
值得关注的是,6月17日,东鹏饮料获5家机构买入超11亿元。数据显示,公司买入榜前5个席位都是机构专用席位,5家合计买入金额高达11.39亿元,而卖出前5席位均为游资营业部席位,合计卖出了3.14亿元。对于近期股价暴涨,东鹏饮料多次发布公告警告风险,更是指出“公司目前股票价格已严重背离公司基本面情况,也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估值较高的风险。”
面对50亿营收撑起的千亿市值,市场众说纷纭。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鹏目前的估值水平已经超出了一个合理的边界,而这样不理性的行情是在新股上市之后,大量投机性驱使的资金不断涌入导致的。”
千亿市值背后,50亿营收
小小一瓶功能饮料,就成功将东鹏饮料推上了“功能饮料第一股”的第一把交椅。随着股价的“节节高”,市场也开始纷纷预测,东鹏饮料的市值冲破1000亿大关后,是否有望成为继“A股四水”(茅台、金龙鱼、海天酱油、农夫山泉)后的第五水?
但与其他几大巨头相比,东鹏饮料的营收体量确实较小。
据东鹏饮料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1年一季度,东鹏饮料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0.38亿元、42.09亿元、49.59亿元、17.11亿元,同比增长6.81%、38.59%、17.81%、83.37%,净利润分别为2.16亿元、5.71亿元、8.12亿元、3.42亿元。其目前最高营业收入为2020年的近50亿。
东鹏饮料的前身是1994年全民所有制性质的深圳市东鹏饮料实业有限公司,为深圳老字号饮料厂家,2003年公司完成由国企向民营股份制的改制,东鹏饮料原销售总经理林木勤开始创业,将公司定位于功能性饮料的生产。
几年后凭借“年轻就要醒着拼,困了、累了喝东鹏特饮”高魔性的广告词,让消费者记住了东鹏特饮,虽有抄袭红牛的嫌疑,但东鹏饮料凭借其性价比高的优势,开始快速与红牛争夺功能饮料市场。
据中国红牛官方公众号发布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12月24日,中国红牛2020年销售额完成228.15亿元,同比增长约5亿元,已超过年初设定的销售目标。从营收数据来看,两者差距还是很大。
虽然二者都为功能性饮料,但在渠道选择上有明显差异,红牛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分布在重点城市、省会城市等;而东鹏的销售渠道则主分布在地级市、县乡镇等下沉市场的小型商超、学校、车站超市等。
值得一提的是,从创立至今,东鹏饮料的销售市场还是主要集中在广东地区,2018-2020年,东鹏饮料来自广东区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1.10%、60.12%及55.74%,均在总收入的五成以上。
而对于销售收入依赖广东地区的情况,东鹏饮料在公告中表示:“虽然公司积极开拓广西,华中,华东等市场,但整体而言,公司在广东区域的销售占比仍然较高。因此,该区域的经济结构,市场流量,消费水平及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将对公司未来盈利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针对东鹏饮料面临全国化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联系采访了东鹏饮料的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日,对方并未予以回复。
对于东鹏饮料全国化程度较低的现状,沈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鹏饮料的差异性并不突出,在更大市场范围内也没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东鹏必须走出舒适层和根据地才能遇到试金石,检验其成色。”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