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体现出了竞对的整体优势。乐普医疗和微创医疗都有四款获批产品,微创医疗在集采中标两款,乐普医疗中标一款,两家公司至少还有两款以上的产品不受集采价格限制,从而可以平衡收入和利润。所以从业绩上看,蓝帆医疗的下跌最为明显。
底子太薄
蓝帆医疗目前手头上能做的事并不多。在上述蓝帆医疗相关负责人提供给经观大健康记者的回复中称,按照预期,今年能够通过手套等防护业务的高景气度,突破百亿元营收大关,而这部分营收很大程度上将用来反哺高值耗材业务。
柏盛国际此前因为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影响力,国际化一直是蓝帆医疗重要的卖点之
一。按照目前的业务拆解,其心脏支架系列产品海外销售收入超过50%。
但近些年海外市场的行业“寡头效应”十分明显,尤其是在国内“国产替代”的趋势之下,包括美敦力在内的国际器械巨头都把重心移到过了国际市场上。实际上,综合实力更强的微创医疗和乐普医疗在国际化上的布局都不太多,它们更多的资源还是投向国内市场,基本没有在海外市场与美敦力等巨头硬打。
蓝帆医疗此前的海外市场资源也在不断“消耗”,仅仅在心脑血管业务上上,柏盛国际与美敦力的差距由2014年的50亿元拉大到了现在的近100亿元。蓝帆医疗并没有对外公布在海外市场的策略,只是提到公司对于国内和国际业务同样重视。
集采吃的“亏”太明显,蓝帆医疗在产品端太薄弱,导致某项政策变动对业绩的影响过于大。从去年开始,蓝帆医疗开始补齐。它在上海落地了研发中心,规划包括神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瓣膜等新产品的落地和海外引进。截至目前,它已经在全球拥有8个研发中心。
2020年,它又在海外并购了一家名为“NVT”的介入主动瓣膜公司,进入另一个百亿美元级别的大赛道。公开资料显示,目前NVT已有两款主动瓣膜获得欧盟CE认证,并且未来也将进入中国市场。
但竞争也是肉眼可见得激烈。随着沛嘉医疗成为第四个拿到获批的国内厂商,目前国内市场已经有启明医疗、杰成医疗和微创医疗三家国内公司,以及外资企业爱德华拿到了获批。并没有任何一家在技术上可以碾压对手,且作为第一家国产获批的启明医疗率先在价格上作出让步,几乎是每年下调一次价格,率先发起价格战。而包括蓝帆医疗在内的9家公司还处于试验、早期研发阶段。
不过这些业务都无法快速地带来收入,至少在最近几年内,蓝帆医疗依然要通过医用手套业务“输血”到其他业务上,来尽快完成布局。
两家直接竞对“家底”很厚,蓝帆医疗“跨界”进来,刚刚起步,就接连面对疫情和集采两个关卡。且乐普医疗和微创医疗都是“投资高手”,从去年开始便加速了在资本市场上的动作,这对于蓝帆医疗来说,都不算好消息。经观大健康记者会持续关注这个闯入者,是否能成为医疗器械领域的“第三极”。
来源:经济观察报 经观大健康 孙文青/文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