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5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2021年第19期省级食品安全抽检信息,每日优鲜的上海第二分公司被检测出销售的豇豆中倍硫磷和灭蝇胺检测值超标。再次爆出食品安全问题,在竞争愈加激烈的生鲜电商市场,每日优鲜该如何打赢“生鲜第一股”?
图——食品安全抽检信息
(来源: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生鲜电商的崛起之路
在被业界誉为“生鲜电商元年”的2012年,国内的生鲜电商市场还处在理论研究阶段。14年的研究表明,那时的生鲜电商还被称作“蓝海”(即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因为盈利较为困难而作为一个不被看好的市场。相比于其他商品的电商化,生鲜农产品的单价普遍不高,冷链物流的投入却异常巨大,总体商品的毛利率较低。
而早期,国外零售商如沃尔玛、tesco等企业,是以线下门店为主,线上只是作为实体店的补充和拓展,不会承担较高的库存压力。
其中,电商平台亚马逊建立了旗下的AmazonFresh平台用于销售海鲜产品。主要运营方式是通过处理每天早晚的订单,由厂商通过冷链物流发货至各区域的亚马逊生鲜配送中心,再利用亚马逊强大的物流配送方式在两个小时内配送至客户手中。因为配送范围只限定在立配送中心28公里之内,因此保证了生鲜的新鲜程度。
另一平台Peapod公司1989年成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生鲜的公司之一。因为拥有自己配送人员的中介平台,Peapod选择与线下超市合作,赚取商品的买卖差价,从会员费和上门服务费当中获取利润。
因此,从早期生鲜平台的运营特性可以看到,配送平台、库存中心加冷链物流是生鲜电商的必要建设环节。但显而易见的是,单就国内生鲜农产品市场就与国外有着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发达国家中的农业发展状况,规模化、自动化和机械化已成为常态,市场化的程度也相对较高,信息更有利于追踪和整合。
因而,电商平台可通过资金的不断投入得以探索和完善产品,农产品行业要提高信息化程度却受多重因素的限制且进展缓慢。
反观国内的生鲜电商平台。2005年易果网成立,成为最早出现的生鲜电商平台。即使这个时候淘宝、京东等电商品牌还未崛起,易果网却前后共获得约59.3亿元的融资,成为行业中的独角兽企业。但因为中心仓模式的时间劣势和前期投入造成的巨额债务,易果网在2020年10月13日进入破产重组。
2019年生鲜行业鲜见地步入了“寒冬”,频频出现企业倒闭的现象。然而2020年疫情带给众多厂商危机的同时,却也给了生鲜电商行业巨大的机遇,大众渐渐尝试和接受了线上买菜的模式,形成新的居民消费习惯。
截止2021年4月,我国在业或存续的生鲜电商相关企业已达到2.15万家。在生鲜电商行业,每日优鲜以11次位居融资次数的榜首。
每日优鲜的得与失
早在涉足生鲜电商之前,身为每日优鲜创始人的徐正就已是联想集团最年轻的事业部总经理。2012年联想成立加沃进军现代农业后,彼时担任负责人的徐正对生鲜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每日优鲜成立初期,凭借对现代农业市场的深入研究,徐正和其他高管通过“杀熟”招揽到了每日优鲜的第一批用户,即是通过朋友圈熟人们的推广开始了生鲜之路。而后的2015年4月,每日优鲜微信商城正式上线。运营初期,原本承诺24小时到达的生鲜,过了一周才到,大批已经腐坏的食品遭到大量客户的投诉。因此在同年11月,每日优鲜首创了前置仓模式,推行2小时极速达的业务解决客户等待时间长和食品不新鲜的问题。至2017年2月,每日优鲜完成了2.3亿美元的融资,正式步入独角兽行列。
表——美日优鲜融资信息
(来源:企查查)
据了解,每日优鲜从2014年成立到2021年已获得11轮的融资,总计约达162.71亿元。资本对生鲜市场呈现看好的态势,且不乏京东、拼多多等互联网平台抢占市场份额。然而,激烈竞争和大额投入的背后,却是各品牌不得不降低的生鲜价格和越老越少的用户福利。
在每日优鲜APP界面中,分类以生鲜为主,但同时也包含其他货品。据观察,产品价格虽然因生鲜种类不一而价格有些许不同,但大部分产品落在30元以内的价格区间,其中蔬菜豆制品基本保持在10元以内。
图——每日优鲜APP分类界面
(来源:每日优鲜APP)
在用户福利方面,新用户往往会得到大量大额的优惠券,而经常使用的用户得到的数量更少,且限定于部分产品。
图——新用户(左)和老用户(右)优惠券情况
(来源:用户界面)
据网络投诉平台显示,每日优鲜存在诸多关于优惠券使用的问题。且据悉,每日优鲜涉及大数据杀熟,主要以优惠券不一致的方式“杀熟”。对此,思维财经已发函问询,但公司方面未能给出回应。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每日优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