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期疫情好转,海底捞管理层表示,总体餐桌翻台率在去年三季度已恢复至新冠疫情前的80-90%,但由于四季度疫情反弹而放缓至70-80%。而海底捞客单价却从2019年105.2元增至2020年110.1元。
疫情下海底捞持续推进开店计划,成本大增。原材料及易耗品从2019年112.39亿元增至2020年122.62亿元,增长9.1%;员工成本从79.92亿元增至96.77亿元,增长21.1%;折旧及摊销从18.913亿元上升至30.34亿元,增幅达60.4%;财务成本从2.37亿元上升至4.46亿元,增幅达88.2%。
成本上升主要是海底捞新开门店,业务扩张所致。此外,海底捞为提高员工努力度以及员工与公司利益统一度,2020年三季度海底捞着手提高员工基础工资标准,基础工资标准调整为每月增加人民币200-1600元不等,员工成本上升。截至2020年,海底捞共雇佣员工达13.1万名,内地员工达12.14万名。
加快渠道下沉 账上资金逾29亿元
疫情影响下,火锅行业受到重创。除海底捞外,同为行业龙头的呷哺呷哺此前也发布了盈利预警,董事会称预计2020年营收将同比下降9.5%,净利润同比下降93%左右。数据显示, 2020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实现营收为19.22亿元,同比下降29.1%,归母净利润约为-2.52亿元,同比下降255%;海底捞营收97.6亿元,同比下滑16.5%,归母净利润约为-9.6亿元,同比降幅约205.7%。3月24日,呷哺呷哺股价报收16.04港元,较2月中旬跌幅约40%。
海底捞保持高速扩张,账上现金充足。海底捞已连续五年保持行业第一,从2017年起,海底捞进入高速扩张期,向二三线及以下城市下沉,以此为战略进一步提高品牌力,驱动营收。海底捞表示餐厅网络拓展是整体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2018-2020年,海底捞新开门店200、308、544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具体来看,2020年在一、二、三线及以下城市新开门店数分别为65、167、257家,渠道下沉趋势明显。2020年财报显示现金及等价物29.21亿元,账上现金充足,得以支撑门店高速扩张。
机构普遍看好海底捞未来成长性。招商香港日前发布报告称虽然海底捞20年业绩低于预期,但新店开业仍将推动业绩增长,维持买入评级。除此之外,国信、光大等多家券商也给与海底捞增持或买入评级。
来源:新经济观察 陈小妍 实习生曹寒水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海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