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午间,“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在港交所发布2020年度业绩报告。
距离上市即千亿市值的高光时刻仅过去三月,泡泡玛特就经历了二次销售丑闻、盲盒引发赌博沉迷心理争议、售后问题频出等事件,股价一路下跌至腰斩。
号称第一大潮流玩具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受到市场质疑,泡泡玛特的盲盒故事将如何讲下去?
去年营收增长49%,年销5000万只玩具
财报显示,泡泡玛特2020全年营收25.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3%;经调整净利5.9亿元,同比增长25.9%;毛利率从2019年的64.8%下降至63.4%。
去年,泡泡玛特一共销售超过5000万只潮流玩具,自有品牌产品是主要商品类型,收入达21.36亿元,占总收入的85%。
IP是泡泡玛特的核心驱动力,值得注意的是,除Molly外的新头部IP崛起。财报显示,Molly、Dimoo、PUCKY、The Monsters收入分别为3.56亿元、3.15亿元、3亿元、2.04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14.2%、12.5%、11.9%、8.1%。
渠道方面,泡泡玛特收入主要来自零售店、线上渠道和线下机器人商店,其收入分别占比39.9%、37.9%、13.1%。
2020年,泡泡玛特在中国大陆新开76家线下门店,门店数量从2019年末的114家增至2020年末的187家;机器人商店新开526家,从2019年末的825家上升至1351家。
线上渠道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32%上涨到37.9%,2020年线上业务收入达到9.51亿元,同比增长76.5%。财报显示,泡泡玛特在天猫双十一期间总销售额超过1.42亿元,小程序收入全年达到4.66亿元,较去年同比上涨72%。
会员数据上,截至2020年12月31日,泡泡玛特累计注册会员总数增至740万人,去年新注册的520万会员贡献了占比88.8%的销售额。
股价一路下跌,千亿市值腰斩
收入高速增长,泡泡玛特的股价却“连日阴雨”。3月26日港股收盘,泡泡玛特下跌1.02%,报53.6港元,股价较2月17日盘中历史高点的107.60港元已跌去超五成。市值也较峰值蒸发721亿港元,缩水至751亿港元。
三月前上市时,泡泡玛特还是风光无限,创造了上市即千亿市值的神话。
去年12月11日,泡泡玛特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38.5港元,开盘涨超100.26%,报77.1港元/股,上市当日总市值就破千亿达1065亿港元。此后泡泡玛特股价持续攀升,峰值总市值曾达到1472亿港元。
上市时的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9年,泡泡玛特的净利润从156万元增长至4.51亿元,增长了近300倍。泡泡玛特在招股书中,把自己定义为中国最大的潮流玩具公司。
但近一个月,泡泡玛特的股价一路下跌。“从近段时间泡泡玛特股价的高波动就能看出,市场不确定性风险还很大。股价下跌,正说明之前资本热捧具有投机性。”和君恒成合伙人骆永华在接受AI财经社采访时表示,“盲盒本身具有一定博彩性质,存在投机炒价行为。目前,盲盒的双刃效应正在显现,同时市场竞争压力增大,泡泡玛特的泡沫挤压期已至。”
洪泰基金创始人盛希泰则指出,按照正常资本市场逻辑,泡泡玛特的价格是偏高的,约三、四百倍的市盈率远远超出香港市场的平均水平,能否持续存疑。另外,泡泡玛特已经透支了大量估值,企业能不能持续开发新的产品来支撑估值,也需要观察。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泡泡玛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