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助,到众筹,再到保险,水滴靠“慈善”赚钱的路子越来越清晰。
生猛的80后富商正在前赴后继奔向资本市场。
2015年9月,35岁的黄峥创立拼多多,仅用3年时间把拼多多带到纳斯达克。在用户数量超越阿里、市值甩开京东之后,今年41岁的黄峥急流勇退,潜心追逐科学家梦,留下一个2000亿美元的电商帝国、一系列待解的问题和一群错愕的股东们。
2016年5月,29岁的沈鹏创立水滴,用2年时间做到付费用户1亿、位居互联网健康保障领域第一。如今的水滴估值“膨胀”到百亿美元,即将登陆美股市场,或将成为国内“大病筹款”、“相互保险”第一股,并在市值上将超过互联网保险第一股众安保险。
2021年3月10日,据IFR国际金融评论消息,水滴最早将在本月开始为在美国进行IPO上市前推介。而在此之前,有关水滴上市的消息已经密集传出3次。无风不起浪,看似主打“公益”的水滴,就要叩响IPO的大门。
水滴为何急着上市?靠什么盈利?疯狂融资、备受资本青睐的同时,又为何持续受到各种质疑?
烧钱换流量
说起水滴筹,就不得不提轻松筹。
二者的关系,有点像饿了么和美团外卖。虽然饿了么成立时间更早,但是美团外卖后来居上,在市场份额上牢牢压制饿了么。
创立水滴前,沈鹏曾是美团的“10号员工”,扛起美团外卖地推团队、赢下“百团大战”,为后来完胜饿了么和如今的万亿市值打下了基础。创立水滴后,沈鹏依旧用地推团队这套打法,迅速攻城略地、赢下“百筹大战”,为后来上线水滴保(后更名为水滴保险商城)、跑通盈利模式铺平了道路。
轻松筹成立于2014年9月,比水滴筹整整早了22个月。截至2019年7月,成立58个月后的轻松筹累计筹款360亿元,超过美国Go fund me成为全球最大的筹款平台;截至2021年3月,同样成立58个月的水滴筹累计筹款额370亿元,成长速度也已超过“前辈”。
在市占率方面,据Kantar Group发布的《网络大病筹款平台行业洞察报告》,在筹款侧,水滴筹占据66.5%的市场份额;在捐款侧,市场份额也超过六成。
水滴筹是如何做到的?
第一,行业首创0服务费。
轻松筹凭借先发优势霸占市场,作为跟随者的水滴筹若不创新,别说逆袭,就连生存都会变得困难。因此,水滴筹在成立之时就推出0服务费,即患者成功筹款后,不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一般为2%)就可以提款,一下拉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
在单用户捐赠指标上,水滴筹上有超过3.5亿爱心人士参与捐款,人均捐款超过100元(370亿元/3.5亿人)。可以看出,患者使用水滴筹进行筹款的效率较高。
第二,持续的资本注入。
一般筹款平台收取的手续费,是其可持续运营的保障。毕竟是公司,不是非营利组织,行“公益”之事,也要能够活下去。
沈鹏是美团的元老,出走创业之后也得到了老东家的大力支持。美团在种子轮、天使轮、A轮,连续3轮投资水滴;而后,腾讯投资、IDG资本、中金资本等投资方接力,至今水滴已完成7轮、合计约40亿元的融资,有了烧钱的资本。
第三,跑通“以保养筹”的模式。
单看大病筹款业务,水滴不收取手续费,不像其他平台可以利用手续费实现“以筹养筹”。沈鹏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水滴筹是公司社会责任板块。
但这并不代表水滴筹存在的意义就是做公益,其最大价值在于引进流量。这种模式有点类似于拼多多,通过让利消费者(低价“砍一刀”、0服务费),来获取流量。
其实,水滴最先推出的业务是水滴互助业务。水滴筹出现后,进一步向水滴互助引流,通过互助业务收取管理费,实现流量变现。
水滴成立2年后推出保险商城,作为收取佣金的第三方保险平台,该业务逐渐成为水滴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20年,水滴保险商城全年保费近150亿元,按10%的佣金比例计算,有15亿元营收入账。
“众筹+互助+保险”,三者形成业务闭环,成为水滴筹的核心竞争力。
急着上市
成立近5年的水滴,拥有近乎完美的商业模式、稳定而领先的市场地位,为何要在近期急着上市?原因或许有以下三方面。
其一,此前水滴大概率是为了规避政策风险,选择“沉默”。
2020年下半年,蚂蚁集团引发争议并终止上市,互联网金融成为被重点关照的对象(余额宝、相互宝、基金理财)。在2020年10月到2021年2月间,市场上也没有关于水滴上市的消息。
近期,蚂蚁集团正在按照监管层的要求有序整改,风波渐平。水滴此时选择上市,既避了风头,又赶上港股美股上市热潮,更容易登陆资本市场。
其二,不排除水滴在资本的加持下,被动上市。
水滴经历7轮融资,豪华投资方的背后,水滴也要做出业绩兑现或给予股东回报。上市,是投资方退出和利益最大化的最佳方式。
其三,水滴的运营确实需要大量资本支撑。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