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瞬息万变。曾想收购苏宁的黄光裕落败于张近东,“看不起”京东的张近东如今也输给刘强东。
纵观资本市场,前有国美苏宁争霸、苏宁京东大战,后有王健林和马云1亿赌约、董明珠与雷军的十亿赌约,这些行业霸主们的“战争”和“落幕”,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变迁。
在赌王张近东“任性”扩张下,苏宁易购(002024.SZ)现金流告急,被迫卖身国资;黄光裕出狱试图率领国美走出阴霾,声称18个月恢复市场地位;刘强东一边忙着推动旗下子公司上市,一边加速电商全生态布局。
获援的张近东能打响翻身仗吗?市场拭目以待。
爱打赌的张近东
2012年,中国家电零售业正处于巨变的前夜。
彼时苏宁的线下门店处于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2011年的苏宁营收、净利润分别达到939亿元和48.2亿元,当年末门店总数暴涨至1684家,苏宁的各项指标均超越了彼时如日中天的对手国美,成为中国家电领域线下王者。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近东很是自信,放下豪言:“上半年易购增速是120%,如果京东的增速比苏宁易购快,我就把苏宁送给他。”
很多人把这句话作为“赌约”,最后,苏宁易购的增速确实远高于京东。彼时,京东成立仅7年,整个电商氛围也还处在初级阶段。
向新兴的电商发起“进攻”之前,更早的2006年,苏宁正对垒家电零售巨头国美。彼时国美吞并永乐家电,无论是业绩还是布局都在苏宁之上。如果可以顺势拿下苏宁,那么国美就可以一统国内家电零售。
当黄光裕向张近东抛出了收购苏宁的建议后,张近东十分强硬的回复:“苏宁做不过你,我一定送给你。”从当时的局势看,张近东的强硬回复似乎有点虚张声势,但也反映出张近东不屈于现实的韧劲。
谁都不曾预料到,两年之后,黄光裕由于操纵股价而锒铛入狱。同年,苏宁以498.97亿元的销售额反超国美(销售额为491.03亿元)。此后,国美因为失去了灵魂人物而一蹶不振,苏宁则因为张近东的不屈服一路高歌,直到遇上同样不屈的刘强东和京东集团。
面对张近东高调“对赌”,刘强东当日就发文回应,接受张近东的挑战,同时要求张近东必须履行诺言,“别做缩头乌龟”。
刘强东硬刚张近东至今仍被行业人士津津乐道。不得不说,历史总是惊人相似。正如张近东在内部邮件中说的:“竞争并不是坏事,跑得过狮子的羚羊得以繁衍,追得上羚羊的狮子得以生存。”
如今,京东市值9690亿元,总营收5769亿元,净利润250.8亿元,刘强东坐拥4个IPO企业,京东集团、达达集团、京东健康,京东物流、京东数科也在筹备IPO。而苏宁市值仅剩704亿元,总营收2692亿元,净利润-39.13亿元,在变卖线下门店,卖光所持阿里的股份之后,张近东“卖身”谢幕。
精力分散难“调转船头”
作为家电领域的前后之王,张近东和刘强东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白手起家、都是站在行业裂变前夕顺势而上、都有多元化的野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生活品质逐渐提高,市场对家电的需求开始增长。看到市场空间,刚毕业不久的张近东跟随下海浪潮,做起了批发空调的生意,开始打造商业帝国的征途。
千禧年前后,批发生意开始转型为线下零售商,国美和苏宁应运而生。在当时看,这两家企业可谓是新锐的物种,家电品类齐全,价格还比百货商场低上一大截。除了销售经营外,这两家企业还把资本运作这种新型打法用了起来,运用所谓的“类金融模式”积极扩张,然后再用扩张去吸引资本。
通过这种打法,两家企业很快成了当时的巨无霸。黄光裕不小心“翻了船”,而在张近东掌舵下,苏宁连锁体系不断扩张,迅速抢食市场份额,做成业内老大。
不过,就在苏宁登顶的同时,一股颠覆的力量悄悄形成,这股力量就是电商。在电商零售的成本优势下,过去以低价为主要竞争策略的苏宁、国美等传统家电零售优势减退,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张近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