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火从来都是两重天。
火的是零食制造企业“盐津铺子”,1月22日,其股价直接涨停至123.53元——与其2020年首个交易日36.01元的价格相比,哪怕以1月26日收市时110.7元的股价来看,市值一年间也已翻了三倍。
冰的是线上零食的代表性品牌三只松鼠,2020年12月31日,其市值下滑至163亿元,尽管1月26日其市值已回升至187.47亿元,但与去年5月19日的360多亿元相比,半年多时间,三只松鼠市值已近“腰斩”。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且令资本市场诧异的现象:在疫情的笼罩下,按道理,应该是电商网红零食类品牌更占优势才对,没有想到却是背靠实体商超的零食制造商企业在业绩上一路跑赢。
零食这个赛道的竞争,颇有些让人玩味。
《灵兽》粗略统计,已上市A股的零食企业达到13家,其中用户熟知的有盐津铺子、三只松鼠、洽洽食品、好想你、来伊份、良品铺子等。
这些企业又分为不同赛道,洽洽食品、好想你和盐津铺子属于“自主生产制造”型,销售渠道多为连锁商超和经销商;来伊份、三只松鼠等则偏向于“代工”生产模式,主要销售渠道为线下连锁门店和线上电商。
而根据2020年各企业最新财报,以“制造商”自居的恰恰食品和盐津铺子2020年收入利润双涨,以“代工”制造模式的来伊份、三只松鼠等均陷“增收不增利”的处境。
以三只松鼠2020年前三季度业绩为例,2020年1-9月,其营业收入同期上涨7.7%至72.31亿元,但净利润却下滑了10.62%。
而盐津铺子市值的疯涨,很大程度上缘于其超出市场预期的业绩增长。
盐津铺子2020年度业绩预告显示,2020年净利润超2.4亿,较上年同期增长87.45%-103.07%,而此前三季报公布的前9个月营业数据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业绩。
莫非,零食行业的玩法变天了?
1
号称“零食制造商”的盐津铺子可称不上是一家地道的零食零售商,更多的时候更像一个供应商的角色。
不同于线上和连锁门店运营模式,盐津铺子采用“商超主导+经销跟随”的营销网络,主要渠道是与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欧尚、永辉、华润万家等国内大型连锁商超合作。
据盐津铺子透露,其在全国各连锁终端内已布置超16000个“店中岛”,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西南和华东地区,并计划于2020年拓展至21000个。
盐津铺子主要产品为“盐津铺子”和“憨豆先生”系列散装称量休闲食品,产品主要包含休闲零食(豆制品、坚果、肉制品等)、休闲烘焙、坚果果干三大体系,目前品牌SKU超300个。
对于2020年收入、利润激增的原因,盐津铺子在业绩预告中解释,“公司注重规模与效益兼顾,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成本和费用管控日趋良性。”
成本的不断优化,或许是其净利润激增的主因之一。
这其中,从源头采购到初级加工、再加工,最终包装出售至终端的产业规模发挥了不小作用:公开资料显示,盐津铺子拥有3家农副产品初级加工公司和4家生产基地,最新启动的河南生产基地也于2020年8月29年完工并投入运用。
在零食行业,与“自主制造“模式相对比的另一模式即“代工/贴牌”——三只松鼠、来伊份、百草味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运用这一方式。其中百草味正是盐津铺子的大客户之一,部分产品由盐津铺子工厂“代加工”而成。
以“贴牌”、“代工”为主要生产加工方式的企业,优势是前期可用较少成本快速生产出数百近千种零食品类,这种“轻资产经营模式”显然效率更高。
三只松鼠正是靠此迅速扩张规模,2012年成立至今,产品已超600款。
但贴牌、代工并不意味着可以获得更高的毛利率和利润。
业内人士表示,制造型零食企业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即随着时间线拉长,制造型企业生产规模趋近成型,在生产链和品类达到一定体量后,盈利能力会飞速增长。
不过,后期如何扩大企业规模,保持“业绩”实现稳定增长,对于盐津铺子等制造型企业来讲,仍存考验。
2
受疫情影响,2020年实体商业受到冲击,导致以来伊份、三只松鼠为代表“发力线下连锁店”的零食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2家企业2020年前三季度财报中营收均处于同比正增长,而利润增长率却出现同比负增长。
这2家企业的另一个共同点是,以“直营+连锁”门店模式为线下主要销售方式,但加盟店比例均很高。
2021年1月18日,三只松鼠首家自营联盟示范店落地南京,并宣布自2018年至今,三只松鼠“联盟小店”已经实现从0增长至1000余家。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盐津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