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12月11日刚刚登陆港交所,其市值冲破千亿港元的消息也曾一度刷屏。不过自22日触碰96.45港元/股高点后,其股价开始回落,截至12月29日收盘4个交易日累计下跌19%
上市后不久,“潮玩第一股”泡泡玛特(9992.HK)深陷经营风波。
近日有网友称,其在济南万象城泡泡玛特实体店购买了3个盲盒,后来发现相关产品疑似为二次销售。随后,多名来自北京、上海的网友均表示,自己也曾在实体店买到过类似的二次销售产品。
对此,泡泡玛特经过调查后承认,网友发布的情况属实,并已经辞退全部涉事员工且永不录用。该公司表示,“公司启动了后续整改措施,对门店服务流程的不完善之处进行改进,开展对各地门店的巡视并加强监管,欢迎粉丝、消费者继续监督。”
受此影响,12月28日,泡泡玛特开盘后股价一路下行,最低时跌至72.05港元/股,相前一天收盘时的86.20港元/股跌幅达到16.42%。截至当日收盘,其股价收于77.65港元/股,日跌幅为9.92%。12月29日泡泡玛特股价微涨0.58%,收于78.1港元/股。
事实上,12月11日泡泡玛特刚刚成功登陆港交所,其市值冲破千亿港元的消息也曾一度刷屏。不过自22日触碰96.45港元/股高点后,其股价开始回落,截至12月29日收盘4个交易日累计下跌19%。
此外,《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在泡泡玛特股价走低当日,新华社曾刊文就该公司的盲盒盈利方式及后续市场规范提出建议。
过度依赖两大IP
从三年连亏到三年连盈上市,如今年入16亿元的泡泡玛特,凭借其盲盒业务开创了别样的潮玩市场。
《投资时报》研究员查阅泡泡玛特上市前招股书发现,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58亿元、5.15亿元、16.83亿元和8.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90万元、9952.10万元、4.51亿元和1.41亿元。可以看到,其营收程稳步上升趋势,归母净利润则是三年时间就翻了超280倍。
另外,泡泡玛特的毛利成绩更为惊人。数据披露,2017年—2019年该公司的毛利润分别高至0.75亿元、2.98亿元和10.90亿元。2018年和2019年分别较上一年同期骤增296.03%和265.85%。同期,其毛利率亦增长近20个百分点,分别为47.60%、57.90%和64.80%。
时至2020年,仅上半年泡泡玛特的毛利润和毛利率就分别达5.33亿元和65.20%,若照此趋势,该公司今年一整年的毛利成绩将超过去年。
然而,在光鲜的业绩以及成功登陆港交所背后,泡泡玛特却暗藏隐忧。《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在此前披露的招股书信息中,该公司用了大约20页内容阐述与公司业务及行业有关的风险,具体风险多达35条。
其中值得关注的一点为,泡泡玛特无法保证设计开发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以及保持成功产品的受欢迎程度。
《投资时报》研究员拆分该公司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的营收具体构成注意到,期内该公司来自盲盒自有IP“Molly”的营收分别为0.41亿元、2.14亿元、4.56亿元和1.12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分别达25.95%、41.57%、27.09%和13.70%。同期,其独家IP“Pucky”所贡献的营收占该公司的比重均徘徊在近20%。而该公司其余91款IP所带来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很少有上十位数的,大多均在个位数徘徊。可见,虽然泡泡玛特开发了多达93个盲盒IP,但其对于“Molly”和“Pucky”两大IP过于倚重,二者的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合计近30%至60%。
泡泡玛特近三年及一期总营收及两大盲盒IP营收合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泡泡玛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