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太古和远洋首度合作建设颐堤港一期项目,当时业内的议论焦点在于颐堤港选址,由于那时候的酒仙桥地区因交通不便,导入人流自然也不像核心区那么便利,因此,这个地区一直被看作是北京商业的“百慕大”之一。
备受争议的颐堤港一期项目在2012年9月正式开业,同年财报显示,颐堤港项目的商业部分出租率为84%,写字楼出租率达到95%。2019年全年,颐堤港项目购物中心出租率100%,写字楼出租率76%,整体租金收入微涨至6.1亿元,整体日租金坪效7.42元,销售金额19.9亿元。
除此之外,远洋和太古还合作打造了成都远洋太古里,2019年,该项目的租用率达到97%,销售额达到60.7亿元,增长23%,销售坪效甚至超过成都IFS。
远洋商业航道
或许源于前几次合作的成功,远洋、太古再度联手发展颐堤港扩建项目。
事实上,这种合作的模式在行业内并不少见,随着中国房地产行业从增量时代走入存量时代,合作成为企业扩大规模、降低资金风险的重要方式。
回归到本次故事的两个主角上,对商业运营老手太古地产而言,合作能够加快其在内地的发展步伐。
据悉,太古地产自2001年进军内地市场,至今已近20年时间,但其在内地仅有6个商业项目,而晚了六年才初涉内地市场的九龙仓已拥有8个已开业项目,相比之下,太古地产的步伐“慢”了不少。
为了加快其在内地扩张步伐,太古选择与远洋结伴而行,原因之一是远洋集团熟悉内地市场,且因其国企性质,更擅长与政府公关。
至于远洋集团,虽然打造了北京远洋国际中心、北京远洋大厦等优质的办公物业项目,但其在商业资源上还相对匮乏,通过与太古地产合作,可以借势后者的商业品牌长线关系,以及其商业规划、运营经验来填充自身薄弱环节。
颐堤港项目后,远洋亦着力发展商业项目,2016年,远洋商业成为远洋集团旗下独立业务。从远洋商业的官网获悉,该公司已设立了自主品牌购物中心“We-life”系列,目前,未来汇、未来广场等产品已在北京、天津等落地,投入运营的商业地产资源约为164.1万平方米,写字楼占比约39%,商业、物流项目及车位占比约为61%。
除此之外,2017年,远洋独立运营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杭州远洋乐堤港正式开业,去年全年该项目的出租率为91%,销售额约10亿元,客流量约1500万人次。
分析人士提到,远洋乐堤港项目和太古里有相似之处,但是远洋商业的运营能力和太古地产仍旧有些距离。
与此同时,内地商业地产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019年全国新开购物中心529个,2020年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全国开业购物中心共58个,体量合计440万平方米,截至2020年中期,全国大于5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数量已超过3000个,商业项目的竞争越发激烈,这就意味着“学徒”远洋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对远洋商业来说,经过颐堤港和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发展经验,其已脱去了最初的稚嫩,但能携手共进却也不失为一桩美事。
来源:观点地产网 龚丽欣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颐堤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