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士食品创始人华怀庆、华怀余兄弟受此启发,选择二三线城市作为主要战场,以较低的价格策略招揽开设加盟店。
在华莱士连锁门店里出售的同样是汉堡、炸鸡和薯饼等产品,这不是华士食品首创。这些高度模仿友商的产品,在公司精心包装下,在低线市场获得好评,门店规模得以提升。
2014年1月,华莱士在全国连锁门店数量超过4800家,超出当时拥有4600家门店的肯德基,跻身亚洲最大快餐连锁企业之列。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肯德基、麦当劳在中国大陆门店数量分别为6534家、3383家,华莱士门店总量甚至比二者之和还多。
华莱士门店短期内迅速膨胀,主要是商业模式与肯德基、麦当劳有较大差别。
斑马消费梳理华士食品多年财报发现,首先,“加盟”门槛较低,经华士食品咨询指导在国内开设快餐店,每开设1家店,收取1万元的咨询服务费;第二则是直接供应西餐原料及设备,定价往往比个体自行采购价格便宜。
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公司咨询服务费收入分别为456.60万元、336.12万元和141.86万元,意味着每年开店100至400家以上。
2016年,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后,开店速度放缓。2018年-2019年,咨询服务收入分别为243.95万元和239.66万元。
毛利率低,盈利能力弱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华士食品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6.45亿元、23.26亿元、25.50亿元和11.8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5亿元、0.51亿元、0.55亿元和0.26亿元。
斑马消费梳理发现,公司业绩真正获得爆发式增长,是在2015年之后。
2016年,公司收入首次跃过10亿元门槛,达到11.08亿元,2018年收入迈进20亿元门槛。短短几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翻倍增长,从2016年的0.22亿元增至2019年的0.55亿元。
通过授权“华莱士”品牌使用,锁定西餐原料及辅助设备采购业务,是华士食品的重要收入来源。最近几年,来自这两个业务板块的收入,占比公司营收的99%。门店规模的增长,是带动原料及设备销售的重要因素。
公司控股股东之一、董事凌淑冰曾在受访时对外表示,华士食品是食品贸易企业,主要是控制终端门店食品原料、设备等采购渠道。
从公司商业模式来看,公司切入的是快餐领域的上游原料及设备供给,与两大全球快餐巨头模式确实不一样,这或许是公司最终成为中国本土规模最大快餐连锁企业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业绩虽然持续向好,但增速已明显放缓。2019年,个位数的增速,已远不及前两年40%的增长水平。
更重要的是,华莱士坐拥万家门店,以低价策略与肯德基、麦当劳错位竞争,也导致了公司的毛利率始终在6%上下浮动,整体盈利能力不强。
来源:斑马消费 陈晓京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华莱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