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红线”
除了项目本身质素情况,或许应该把讨论重点聚焦在保利置业的经营面。
现阶段的保利置业,正处于新领导班子上任后的新时期。
2019年2月,保利置业高层大换血,张炳南升任董事会主席,曾任保利发展副总经理十年的王健接任保利置业董事总经理。
高层换血之后,保利置业发展道路有了转向——拓展项目增多、拿地方式多元化、开发节奏加快、权益比例提高等,这家看似沉默的公司正在进行着大调整。
发展速度的整体加快意味着撬动更多资金,从2019年加快拓展速度以来,保利置业的净负债率便有了一定上涨,截至上半年甚至已超过100%,处在116.64%左右的水平。同时,资产负债率为78.95%,同比增长3.47个百分点。
对比今年8月份,央行、住建部、银保监会召开房企座谈会并形成的重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管理规则,保利置业已踩线其中“扣除预收款后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超过100%”两道红线。
属于橙色档的保利置业,将要求负债年增速不得超过5%。
在8月份的业绩会上,针对自身负债率上升的问题,保利置业董事副总经理叶黎闻也解释称:“增长和发展是我们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净负债率也会有一定的阶段性提高。”
叶黎闻进一步表示,保利置业也在寻求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财务成本,并优化负债结构;同时,相信等新拓展项目逐渐进入结转期,净负债率会得到改善,中长期净负债率目标希望能够降至70%-80%的水平。
然而,三道红线似乎“等不了”。
据媒体今年9月底消息,监管部门要求“三道红线”试点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负债目标。
虽不在试点企业范围内,但这一“死限”对于身处大环境中的保利置业而言影响同样不小。有消息称,“三道红线”将在2021年1月1日起针对所有房企全面推行。
红线之下,丢掉包袱回血,或许就是开发商平衡“加快发展与控制负债”之间的重要方法。如近期,恒大、融创、绿地等企业均有出售资产的行为,其中不乏一些地标性物业。
于保利置业而言,出售资产更多是今年以来一个持续性的动作。观点地产新媒体对比往年财年财务数据发现,今年以来保利置业将收益、地段较差的投资物业和酒店进行了一些处理,进行了资产结构的优化。
截至2020年上半年,保利置业投资物业总建筑面积约79.4万平方米,资产值约109亿港元,去年底这两项数据为80.3万平方米、121亿港元。
比较持有物业名单,上述数据之所以减少,是因为将位于贵阳的一处写字楼和酒店剔除出去,尚存物业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一二线城市。此外,已建成待售从最高的280亿港元减少到180亿港元。
如今,三道红线悬在头上,保利置业出售投资性资产的意愿似乎更强烈了,出售范围也开始转向类似武汉的二线城市。
有业内人士透露,保利置业位于上海的山金保利金融广场似乎也计划整体出售。
值得一提的是,近来保利置业也明显加快了销售步伐。11月9日公布的销售业绩显示,保利置业今年前10个月合约销售金额为429亿元,同比增长32.8%;10月单月合约销售金额88亿元,同比增长151.4%——两个数据均是今年以来的新高,过往单月销售仅在30-50亿元左右的水平。
来源:观点地产网 林心林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保利置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