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亿次分享、1.5亿次点赞、80亿对互相关注、半年400亿条私信……9年来,人们在快手里活跃地展示自己的生活。而神秘的快手,也终于第一次向社会公众展示了自己。本月初,短视频平台快手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了IPO招股说明书。
在人们普遍的认知里,快手是一个短视频的内容平台。但在招股说明书中,快手却将自己定义为“全球领先的内容社区和社交平台”。700多页的招股说明书中,快手并未强调自己作为内容平台的属性,反而向公众阐述了自己“未来电商第四极”的新故事。
快手不止短视频?
快手平台始于纪录与分享短视频,在发展初期,用户们在快手进行内容消费,而今又演变出其它消费需求。快手也逐渐在短视频平台的基础商,增加了电商的属性。
从本质上来看,传统电商是搜索工具,消费者基于明确需求的前提下搜索、比价、下单。而直播电商则营造了体验式消费场景,创造出更强的购买体验,尤其适用于像服装、珠宝等非标准性的产品,这是快手电商正在突破的增量市场。
目前,快手的收入主要是直播打赏、电商带货及广告收入三大部分。直播带货业务虽然只占据快手营业收入的3.2%左右,但增长速度十分惊人。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年,快手电商交易总额仅34亿。
而到了2020年上半年,快手电商交易总额高达1096亿元。这个数字足足是同期蘑菇街的20倍。而行业第一的淘宝直播,2019年10月到2020年9月,交易总额为3500亿元。尽管无法将快手与淘宝直接比较,但可以看出来,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
快手能够打破移动互联网战场上社交与电商天然相斥的魔咒,离不开良好的粉丝生态。作为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社区,快手沉淀了将近十年的社交关系。这种社区氛围下,粉丝对主播有着强烈的信任,较强的用户粘性极大提高了购买转化率。
另一方面,主播与粉丝之间一直保持良好的互动,使得主播有着更短的路径去了解粉丝的消费需求,从而创造更高的复购率。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快手直播复购率达到60%,远远高于直播带货平均的复购率10%的水平。
“私域流量”的力量,在快手可以说是发挥到了极致。但打造“私域流量”,需要创作者长时间输出内容、与粉丝充分互动,才能不断积累人气。加上快手电商主打“拼多多”式的下沉战略,主播带货的主要是日用百货、小吃零食等客单价较低的品类,收入与流量并不完全匹配。
2020年上半年,受巨额营销费用影响,快手净利润下降了25.1%。可以感受到,快手的私域流量即将触及天花板、运营成本逐渐增加。而快手也正在调转方向,向来以“不打扰”为标签的快手,在应用底部导航栏增加了“精选”页,开始精品内容的分发,释放3亿日活的公域流量商业化能力。
显然,快手没有耐心再积累十年这样长的流量变现周期,逐渐干预内容、进行营销,变得越来越“抖音化”。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快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