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百元吃“便当”,西贝贾国龙推功夫菜、收智商税?
靠“哭穷”和“715”出圈的西贝掌门人贾国龙,最近又在干一件颠覆传统餐饮的大事。
他在北京一家购物中心,开出了全国首家“贾国龙功夫菜”,这家餐厅没有厨房、所售卖菜品全部为半成品,顾客评价像吃方便食品,人均消费却高达百元。
西贝莜面村增长遭遇瓶颈、进军快餐连续失败,“贾国龙功夫菜”能承载贾国龙的千亿梦想?
西贝的瓶颈
尽管已在外闯荡数十年,内蒙古人贾国龙身上仍然充满着西北大汉粗犷的气质——率性、直爽,像一个带头大哥。
1967年,贾国龙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19岁那年,他考上了千里之外的大连水产学院,走出了大草原。
然而,命运作弄人,刚从草原来到大海边,从小身体羸弱的贾国龙竟因水土不服病倒了,两年之后就提前结束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不过,在这期间,他曾几次尝试将沿海的商品带回西北倒卖,赚到了一些小钱,初次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
回到家乡后,靠着家人资助的几千元钱,从一个小吃店起步,陆续涉足咖啡厅、酒吧、餐厅等行业。7年后,就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
小小的临河,承载不了贾国龙的梦想。他来到深圳,盘下了一家海鲜酒楼,不到一年亏光了自己之前的积蓄。
贾国龙回到家乡重头开始,把深圳学到的海鲜酒楼的生意带回了临河,逐渐成为了当地餐饮大亨。
这时的贾国龙又不安分了,一个机会让他来到北京,继续开起了海鲜酒楼。与在深圳一样,这个内蒙人做的海鲜,始终无法得到认可。他紧急转型,从高大上的海鲜,转为做老家的特色食品莜面等,因为口味的正宗,在北京一炮而红。
西贝,“贾”字的拆分。这是1999年,也是西贝莜面村开始。
经过21年的发展,截至目前,西贝莜面村已在全国25个省份拥有379家门店,2万余名员工,年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中国最大的连锁中餐企业之一。
然而,几年高速发展之后,依托大型商业体的流量成长的路子正在受到挑战。
贾国龙坦言,定位于休闲正餐的西贝,这两年越做越累。随着商场人流量的普遍下降,西贝自身的客流量也面临下降,正餐已到了一个瓶颈期,急需在其他领域作出尝试。
进军快餐屡败
快餐是区别于正餐的品类,有更高的消费频次,更能迎合当前年轻人的消费节奏。
多年以来,贾国龙在快餐领域数次尝试,始终未获成功。
2016年9月,贾国龙在北京高调发布快餐品牌“西贝燕麦面”,并喊出了走进社区、走向全球的,10万家店和10万个小老板的口号。
然而,仅仅过了三个月,“西贝燕麦面”就变得悄无声息。原来,这一品牌计划已被悄然暂停。
“干得不好就马上换,哪怕是把自己踩在脚下。”贾国龙没有偶像包袱,这是他让外界钦佩的个人特质。
贾国龙认为燕麦面的教育成本太高,不是大众快餐,模式不接地气,很难承载10万家的梦想。
几个月之后,贾国龙再推“西贝麦香村”,期间不断调整,从最初的囊括几大菜系,到后来聚焦面食,仅在北京和上海各开了一家店,项目再告暂停。贾国龙想做的是一家国民食堂,而不是一家面馆。
此后,西贝又相继推出超级肉夹馍、西贝酸奶屋等子品牌,结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西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