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能动力在失去青睐之后能否找到修正估值的锚?
1985年的上海,一款“拧把就能走”的自行车出现在南京路上,这款搭载着两块12伏36安时的永久牌DX-130型电动助动自行车,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冲击,不亚于2007年的iPhone。
三十五年过去了,电动自行车已经从潮牌好物,成为遍布大街小巷的国民工具。在这背后,它牵动的是每年超过3500万销量、总保有量超过3亿的巨型市场。
2020年疫情催生的单人出行需求,宅经济的崛起、新国标对于电动自行车“安全”、“重量”的要求,使得这个万亿市场进一步扩容,处于产业链中游的电动自行车企业制造商也因此获益。
在2020年H1,两家电动自行车的标志企业小牛电动(NIU.US)、雅迪控股(01585.HK),都录得了整车销量、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
图:2020年雅迪股价走势图
业绩与行情共振,公司自然也会受到资金追捧。
2020年以来,雅迪实现了697%的股价增幅,同期,小牛实现了368%的增幅,股价表现丝毫不逊色于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特斯拉。
电动车行业一路高歌,但天能动力(00819.HK)仿佛被踢下了这辆行业发展的快车,从最基础的逻辑来看,电动车销量的增长会倒逼电池需求的增长,而电池作为消耗品更换的需求始终存在,双重刺激下作为电动车主流电池类型铅酸电池的龙头企业天能动力,理应从中受益。
但事实恰好相反,天能动力于2020年8月30日公布了公司的半年报,尽管实现了量利双增,但市场对于这份成绩单并不买单。在财报公布的随后四个交易日,天能动力的股票价格累计跌幅达到了27.2%,从此与大行情脱钩进入了下跌通道,近三个月从高位回落近40%。
市场对于天能动力的不认可来自于铅酸电池本身,铅酸电池的特性是体积大、重量大、寿命短。由于新国标提出了对于整车重量要求不大于55KG的规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意味着直接推动行业“去铅化”。
因此,尽管目前铅酸电池仍然占据了中国电动车电池的主导地位,但却无法满足市场对未来的预期。
这是否意味着天能动力将走入长期下跌的通道?天能动力在失去青睐之后能否找到修正估值的锚?
01 量利双增,难掩主营业务衰减
从财务数据来看,天能动力在2020年H1 实现收入226.35 亿元,同增14%;得益于2020年Q1铅价格的快速下降、疫情带来的各项支出克制带来的成本降低,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37亿元,同增40%;调整后EBIT(剔除其他收入影响)8.83 亿元,同增32%。
从拆分业务来看,铅酸电池业务量逐渐萎缩,收入占比逐年下降。2020年H1录得电动自行车类铅酸电池收入106.33亿元,同降8.7%,相比2018年下降12.6%。占比也从2018年中的83.95%下降至46.98%;锂电池业务收入3.97 亿元,同增48%;新能源材料贸易后来居上,录得收入96.54亿,同增48.5%。
从行业角度来看,电动自行车铅酸电池的行业竞争格局已形成双寡头市场,公司业务规模和企业利润的发展只能通过龙头效应及行业整合,即使如此,带来的也只是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速。以此逻辑来看,说明了电动自行车铅酸电池行业空间正在被小厂商逐步蚕食。
结合财报可以看出,天能营收规模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材料贸易新业务的快速增长。由于天能动力产品本身需要使用大量铅作为原材料,在规模效应下,天能对于铅金属的采购,具备较高的议价权。因此这一项业务尽管可以带来高营收,但对利润的影响,却要受制于原材料价格的下降。
02 达产实情,透视锂电新业务进展
单一业务,既难以抵御行业变革带来的风险,也难以为公司在资本市场上提供有想象力的故事。天能进行新产品技术的研发与布局,正是基于这一逻辑。
2016年至2017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电动汽车用动力锂电池销售收入,一度从2016年2.25 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7亿元。但受累于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公司锂电池业务收入降至4.3亿元。
纵观行业来看,天能的锂电池产品尽管实现了48%的同比增长,完成了对行业老对手超威集团的碾压,但在研发速度上却落后于市场。
在经过自家产品“爆炸门”事件之后,2018年8月天能股份完成能源科技40%股权收购,2019年11月,与世界500强企业法国道达尔集团旗下帅福得(SAFT)签订合作协议,用于加速锂电池安全、技术的研发。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天能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