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禽肉需求疲软的主因
2020年,因新冠疫情导致整体行业表现低迷,国内白羽鸡巨头如圣农发展、益生股份、民和股份等均呈现净利润下滑态势。
兴业证券研报称,上半年受疫情影响禽肉需求疲软,而上游产能持续回升,禽价深跌后反弹,整体周期下行。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二季度,白鸡均价分别为3.5元和4.1元每斤,同比下滑24%和18%;鸡苗均价分别为3.9和3.3元每羽,同比下滑49%和60%。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投资者网》:“随着猪周期的正常化以及禽类扩产扩容带来的影响,鸡肉消费呈现供大于求。在供需杠杆发生变化时,鸡肉的价格持续走低,养殖户亏本、渠道商利润压缩,而消费者可以说是享受到了价格回落的红利。综合来看,未来鸡价有望回升。”
对于上市仅两个多月的凤祥股份来说,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仍需要时间消化。在业绩报告中,该公司提及目前产能受限,需依赖外购肉源,由此影响毛利润水平。
3
新零售占比近2成
从2010年成立至今,凤祥股份成为国内最大的白羽肉鸡出口商及领先的鸡肉食品零售企业。在新零售模式风声水起之时,公司试图实现由B端走向C端,提高线上销售占比。
今年上半年,凤祥股份在新零售业务的增长迅速,实现销售收入3.73亿元,同比增长431.5%,其中线上、线下业务同比分别取得532%和289%的增长。截至目前,新零售业务占到公司总收入的19.6%,接近2成。
持续受益于白羽鸡庞大的消费市场,凤祥股份称,“其产品长期供货麦当劳、肯德基,此外与继光香香鸡、波客派、上海正新等30多家餐饮连锁企业达成合作,公司合作范围增至33000多家门店。”
由于产品主要面向B端客户,包括食品服务或工业客户、速食餐厅等,凤祥股份将新集采业务视为一大业绩增长点。上半年,新集采业务实现销售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11.5%。
在线下渠道方面,凤祥股份的扩张持续进行,并称,“目前已实现70多个重点城市的约25000家优质便利店的终端覆盖,较2019年年末新增约5000家;预计2020年内覆盖中国内地全部省区,门店数量将继续增加。”
从花费成本来看,凤祥股份为此投入的力度不小。2020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21亿元,同比增长94.4%,上涨将近一倍。
而C端消费者层面一直是凤祥股份尝试突破的短板。2017-2019年,其线上销售收入分别为0.12亿元、0.72亿元和1.69亿元,比重由0.5%增至4.3%。
凤祥股份亦尝试通过新零售渠道推广,其中“优形”为公司重点发展的中高端品牌,主打即食鸡胸肉制品。该品牌包含代餐系列,围绕当下火热的高蛋白、低脂等健康理念,借此加入健康食品赛道。
朱丹蓬表示:“由于国内消费者逐渐把颜值、体重和健康管理等纳入日常生活中,健身人群正不断扩大。在代餐类产品中,低脂高蛋白类的产品更易受到消费者青睐。相比代餐粉等产品,鸡胸肉应该算是相对传统且安全的代餐产品。”
从餐桌消费升级为即食代餐,鸡肉制品从初加工走向了深加工。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目前深加工白羽鸡肉制品的需求较低,在白羽鸡市场规模的比重不到30%。随着更多元化产品组合的推出加上年青一代的追捧,预计到2020年其市场规模将达291亿元。
显而易见,对凤祥股份而言,依靠深加工鸡肉制品和新零售渠道的扩张,如何在下半年追回业绩,值得观望。(思维财经出品)
来源:投资者网 董柴玲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凤祥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