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注册0元打车,邀请新人可获得几十元到上百元的阶梯奖励...用户通过完成多种任务,如助力、邀请、签到等方式获得优惠券。”
近日,一款名为“花小猪打车”的网约车App频繁出现在各大社交媒体,用网约车版的百亿补贴,对司机和用户大把撒钱,用钱来占领市场。
有人说花小猪是网约车版的拼多多,也有人说花小猪是低配版的滴滴。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点是它代表着滴滴对增量用户的渴望,对年轻消费群体和下沉市场的渴望,以及对IPO的焦虑。
1
渴求增长的滴滴
被安全问题绑住手脚近两年的滴滴,一直在试图挣脱。
曾经占据国内网约车市场90%份额的滴滴,却在2018年的5月和8月,两次因为顺风车恶性安全时间被全社会声讨,滴滴顺风车也在当前8月被迫下线,此前良好的发展势头被打断。
此后的两年,滴滴被迫降速,收缩战线,高增长和IPO计划被搁置,安全合规成为其重心。
最近,一款名为花小猪的打车软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款App的背后正是国内的出行巨头滴滴。据了解,花小猪在今年3月份就已经上线,直到最近才被滴滴推到前台。
实惠便宜是其最大卖点,经过测试,在同时段且相同目的地的情况下,花小猪的确要比滴滴打车更便宜。
目前,互联网行业整体在一二线城市的增长已经到达天花板,人口红利逐渐消退。除了游戏、短视频和在线教育,其他的行业都在寻找新的增量。
滴滴也不例外。而新的增长点无非是两个方面,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其中下沉市场尤为重要。
实际上,网约车在三线以下城市的渗透率极低,目前滴滴在三线城市的用户占比仅为16%,还有足够的空间。
此外,三四线城市的打车市场,普遍存在不打表、拼车、绕路、拒载等现象,乘客的出行体验也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另一方面,年轻人市场也成为了另一个增长点。据了解,公共交通是48.6%的90后最习惯使用的出行方式。11.3%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共享单车的组合方式,在日常通勤中选择驾驶或乘坐私家车的仅占22.3%。
2
打车版的“拼多多”
在顺风车事件之后,滴滴的估值不断缩水,试图在私募市场获得更多资金的难度很大,因此推动上市迫在眉睫。
其实早在2013年,滴滴就开始在下沉市场发力,当时试图将在一二线市场的打法复制到低线市场,但这样肯定在低线市场吃不开。
于是滴滴像拼多多学习,推出了打车版的拼多多,花小猪。
在司机方面,花小猪要求司机先注册成为滴滴司机,这样既可以先引入成熟的司机,又可以引入新鲜血液充实整个运力系统。
高额补贴+低价打车+游戏化的社交裂变,这是已经被拼多多在电商领域运用过无数次的打法。花小猪将其运用到打车市场,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品牌层面上,花小猪是一个独立品牌。因为合规压力而被滴滴放弃的那部分司机,很有可能被花小猪收编。花小猪和滴滴品牌分开,是有意采取的风险隔离措施,毕竟在低线市场的监管可能更松。
从这一点来看,花小猪的出现,不但不会影响滴滴整体的业务,反而会对整体的增长有所拉动。因为花小猪导入的是新市场和新用户,最终增加了网约车的渗透率和总订单量。
花小猪采用的模式为顺风车加派单半指派,司机一天可以取消四次订单。不同于滴滴计价模式由时长费用和历程两部分构成,花小猪打车采用一口价模式,平台通过预估乘客订单历程和时长,按照基础计价规则出价,在根据供需因素做出适当调整。
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堵车加价和司机绕路等问题,降低了用户乘车的门槛。且距离越远,花小猪的价格就越便宜。这对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同时,花小猪在司机端也推出了有别于滴滴的功能,即“无责拒单”和“多平台接单”。司机除了可以在花小猪与滴滴平台之间一键切换接单之外,每天还拥有3次拒单机会。这样的规则给了司机师傅们更多的选择,也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深得其心。
此外,花小猪还模仿起拼多多的社交裂变营销手段,即用户可通过多种方式来完成任务并领取奖励。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