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2017年那次可以当作危机公关教学案例的“海底捞老鼠”事件,第一时间揽责人到管理层,维护用户的同时还维护了员工的心,比起很多危机公关不到位的互联网企业,还要来的专业的多。
这种品牌的“人设”一旦形成,其价值就不再局限于品类,会成为凌驾于技术之上的全新商业壁垒。
就好比肯德基、麦当劳这种快餐品牌的利润何其之大,多少投资者垂涎三尺,但它们产品的技术壁垒并不高,模仿者更是数不胜数,但也没法撼动其品牌的加之力量,这就是占领市场的先入为主,品牌与渠道的双重碾压。
就拿这此的“追跌杀涨”行为来说,除了押注未来的心思,借助自身底蕴优势逆势低成本扩张之外,这种做法还有刷屏“海底捞”IP的行业价值。
每一次的新店扩张、每一次的市场占领就是一次品牌营销的活动,尤其是在其他家收缩的时候,这种扩张更容易让用户觉得你扎实可行,而且海底捞想要的,恐怕不仅仅是压过竞品,甚至是压过行业。
举个例子,在智能手机还未攻占用户市场,移动互联网来临前夕的时候,大多数的互联网娱乐仍停留在PC端,那个时期有一个比较传奇的网站“4399”,是一个专门做无需下载的贴图小游戏的网站,成为很多IT人员休憩、闲暇的经典娱乐方式,当然也成为了学校微机课上学生们的首选。
那个时候的百度搜索指数上,本来应该是行业品牌的“4399”却压过了本身行业“小游戏“的热度,而当一个品牌词替代了这个行业词的时候,说明这个公司在行业里已经不断上升,向顶峰冲刺,能够做到这样一个水平线时,公司的流量成本会急剧降低。
而如今的海底捞也做到了,经常见到约火锅不再是:
“我们去吃火锅吧”
“去哪家”
“海底捞吧”
而是更简单的一句话:
“我们去吃海底捞吧”
而企业能压过行业,被资本青睐也是正常了,不过搜索指数压行业一头的海底捞也不见得就能一直高枕无忧。
用户习惯与竞品的内忧外患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赌技”高超的海底捞也不是没有阴沟里翻过船。
今年4月份,深谙品牌流量之道的海底捞就犯了个大忌,一波涨价惹得当时一众火锅爱好者们强烈抵制,最终不得不妥协,在4月10日,海底捞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道歉信,并在信中表示,所有门店的菜品价格恢复到2020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的标准。
惹人喜爱的往往是那些雪中送炭者,而让人不能容忍则是那些雪上加霜的,疫情期间尤其是刚刚复工恢复的4月份左右,正是消费反扑的第一个高潮,这时候来一波涨价,虽然能理解成本高了,但是那个幅度属实太大。对于大多数疫情期间饱受心理与钱包双重损失的消费者来说,就是雪上加霜,一下就把抵制心理拉满。
这也能看出面对这次疫情,即使是家底殷实的海底捞也是叫苦不迭,能做出这种自损形象的决策。而且除此之外,新的内忧外患也已经形成。
疫情期间很多年轻人也都尝试了自给自足的做饭之旅,对于之前很多“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年轻群体来说,多了一次尝试也多了一份习惯,就比如这半年里,教做菜的自媒体数量与播放量就明显增多,这种习惯就是很直接的餐饮企业新敌人。
同时根据艾瑞咨询8月26日最新发布的《中国95后外出餐饮习惯研究报告》显示,截止至今年6月份,国内餐饮业还未能缓过气来,依然是同比负增长,且涨幅较慢。
这也说明对于餐饮行业来说,如今最多是缓了一口气,但并未迎来行业的全面复苏,这对于海底捞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行业复苏的越慢,就说明海底捞新扩张的店铺收益就越小,本来就是一笔压住未来的投资,假若长期得不到回报,也是可能会影响到资本市场的选择的。
要知道资本投资中,股权投资与产权投资并非一成不变的,毕竟资本逐利,押注未来的投资的产权投资若长期得不到回报,转变为股权投资,去博傻也不是不可能。
而且宏观经济学中有一种理论是,如果你的产品没有可持续的差异化,那么就会出现价格竞争,结果就是顾客永远会赢。
海底捞不是没有竞品,相反在如今大家菜品、服务逐渐跟上的时候,海底捞产品上的壁垒已经不足以拉开距离,只依靠品牌价值不是一劳永逸。
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排的上名号的竞争对手就高达127家,更不用说在垂直领域或地域小品牌的茫茫多竞争对手了。
所以说对于海底捞而言,这场行业寒冬的豪赌虽然在现阶段的股价上看到了收效,但未来是否能大丰收,还得看“天”吃饭。毕竟“牌技”再好,也得看发牌员的脸色,企业热度再高,还是得看行业的恢复速度如何。
来源:蓝莓财经 蓝莓君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海底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