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疯狂扩张
抖音上有个梗,“如果你恨一个人,就带ta去海底捞过生日”,因为服务员举着灯光牌,围成一圈给你唱“生日快乐”的场景会让你尴尬到 “生无可恋”。
海底捞最出名的就是它的“变态服务”,很多人都体验过海底捞的美甲、按摩服务,也在等位的时候叠过可以折价的千纸鹤,用烫过的毛巾擦过手,还在飞行棋的棋谱上找回过一些童年回忆。
我们现在都知道海底捞服务强,其实早在26年前,海底捞就是因为服务发家的。
创办海底捞之前,张勇做过拖拉机厂的电焊工,开过一家名叫小辣椒的串串店,然后认识了经常来吃串串的舒萍,也就是他现在的太太。
1994年,张勇拉上老同学施永宏,加上各自女朋友,四个人凑了8000块钱,在简阳开了第一家海底捞,整个店里只有四张桌子。张勇算半个大厨,常常边看菜谱边炒火锅料,味道自然不咋滴。但是可能是天生热情,每次有顾客上门,几个人又送小吃,又给折扣,后来还帮客人带孩子,导致店铺口碑非常好,来吃的人越来越多。
这种极致的服务,成为海底捞一以贯之、无往不利的品牌核心。2019年,海底捞的翻桌率是4.8次,另一个我们熟悉的火锅品牌呷哺呷哺,同期整体翻桌率为2.6次。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吃海底捞需要提前排队,吃完出门还能看到等位的人。
2000年左右,海底捞一步步走出四川,先后进入陕西、郑州,西安的门店还被央视《焦点访谈》作为非典期间的餐饮创新典型进行了报道。随后,海底捞开始向一线城市扩张,先后进入火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北京和上海,海底捞的江湖地位逐步稳定。
2018年和2019年是海底捞疯狂扩张的时期,两年一口气开出了508家门店,门店总数达到了768家。2019实现盈利23.44亿元,利润同比增长了42.3%。
事实上,疫情期间,海底捞依然没有停下扩张的步伐,仅上半年就新开业了173家餐厅,从去年年底的768家增加到了935家。
疫情下的扩张自然导致了入不敷出,只员工成本一项,就从去年同期的36.52亿元升至40.74亿元,占收入百分比从31.2%增至41.7%。
人工成本越来越贵,所以海底捞也在尝试用科技替代一些可标准化的劳动。比如配菜、传菜等动作。目前,海底捞已经在3家门店装备了智慧机器臂,操作间看起来像是进入了《西部世界》的机器人制作间,还有958个传菜机器人也都“上岗就业”了。
看起来,海底捞并不打算停下扩张的步伐,在未来前景中,海底捞依然把进一步提高餐厅密度和扩展覆盖区域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也提到了要加大技术投入,包括智慧餐厅技术。
来源:电商在线 范婷婷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海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