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男人的衣柜”自居的海澜之家,如今似乎正处于神坛的边缘。
近日,海澜之家发布半年报,公司上半年营收为81.02亿元,同比下降24.43%;净利润为9.47亿元,同比下降55.42%。
业绩下滑固然有疫情的不利影响,但从海澜之家的净利润下滑幅度远超营收降幅,以及去年已经出现的净利润负增长来看,其自身的经营模式也存在着隐患。
最大的隐患当然是海澜之家饱受质疑的高存货风险。
据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30日,海澜之家的存货价值还有82.17亿元,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服装行业由于运营流程长和流行周期短的缘故,一旦存货滞销难免发生减值,风险性很高。海澜之家便是如此。存货减值完全覆盖今年上半年3.75亿元资产减值,致使净利润腰斩。
可令人意外的是,面对着占流动资产41%的高存货,海澜之家今年的存货跌价准备却只有7.37亿元,比起同行来要低上许多。
这无疑与海澜之家特有的轻资产与重资产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有关,也就是上游供应商承担库存风险加下游加盟商以财务投资的“类直营”模式。
简单说来,就是海澜之家在供应商处拿货时,先赊账,待到商品卖完后再付款。而加盟商作为投资者,只承担开店费用和员工工资,不负责门店管理。
在类直营模式下,海澜之家将存货分为不可退货存货和可退货存货两部分。对于不可退货存货,承担相应的存货跌价风险;而对于可退货存货,则能按成本价退还给供应商。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既将部分库存风险与上游供应商分摊,又从下游加盟商处筹集了门店扩张的资金。
但这也产生了数额巨大的预收款项与应付账款,使得企业负债高昂,至今已达165亿元。
除此以外,由于疫情影响,今年供应商的资金压力比较严峻,所以对于海澜之家的可退货存货而言,即便退还给了供应商,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拿到全部回款。
类直营模式的弊端还不止于此。
作为一家轻资产运营公司,海澜之家没有自建工厂,产品采取的也是和供应商合作设计的方式。
也就是说,海澜之家自身没有设计师,不具备独立设计产品的能力,只是提供一个简单的方向,由供应商的设计师进行初步开发,给出样稿,再提交海澜之家予以筛选。
这样虽然节约了劳务成本,但出让设计权既让海澜之家的产品设计能力日趋衰竭,又因为供应商的水平参差不齐,令产品陷入抄袭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品牌形象。
海澜之家这种典型的重品牌、轻设计、长期向外寻求代工的模式,像极了饮料界的元气森林,都是营销侧的轻资产模式。但一味的轻不利于培育核心竞争力,所以海澜之家寻求与供应商的深度绑定,兼具重资产优势,元气森林则开始自建工厂,向重资产转型。
可以说,海澜之家成于类直营模式,也困于类直营模式。
海澜之家能迅速成长为我国男装品牌的No. 1,与类直营模式下快速的门店扩张能力关联甚大,但也致使头顶时刻悬浮着高存货风险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海澜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