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被端上普通人家餐桌,同为出自重庆涪陵的藿香正气口服液也走进了千家万户。
这个上世纪90年代被研发出来的独家产品,一直是太极集团的核心产品之一。
17年前,太极集团跨入国内药企第一梯队,涉及药材种植、制药、流通与零售等多个医药上下游领域,可惜公司利如纸薄,近3年公司净利率多在1%左右徘徊。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已难自拔。2010年至2019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十年九负。
百亿药企10年9亏
重庆涪陵国资旗下有两大控股企业,一家是人尽皆知的涪陵榨菜,一家则是太极集团。
因为快消品属性,乌江榨菜被大众所熟知和喜爱;太极集团藿香正气口服液,也是中国家庭的常备药。
太极集团(600129.SH)是全国医药行业为数不多的全产业链医药集团,涉及药材种植、医药制造、流通和零售终端。2019年,公司入选中国中药企业TOP100第12位。
规模大、行业排名靠前,若论挣钱能力,还真不如身边的兄弟企业涪陵榨菜(002507.SZ)。
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116.43亿元,归母净利润-0.71亿元,净利率-0.89%,同期,涪陵榨菜营业收入为19.9亿元,归母净利润6.05亿元,净利率30.42%。
卖药的不如卖榨菜的,一方面是所属行业不同,另一方面,药企深受政策、市场等因素影响,造成二者盈利能力的差距。
1997年,太极集团在上交所挂牌上市,2018年,营收规模首破百亿,达到106.89亿元,归母净利润仅有0.70亿元。次年,公司营业收入再超百亿,净利润却发生近5年来首次亏损。
多年来,公司增收不增利的状况始终没有改变。
斑马消费统计显示,2010年至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从59.86亿元增至116.43亿元,增幅94.50%,同期,扣非净利润除2017为正值外,其余财年均为负值。
为什么10年时间9年亏损?
此前,公司相关人士受访时表示,一些历史原因造成公司费用较高,造成了公司盈利能力羸弱。
斑马消费注意到,2018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下降28.11%,主要是公司投资股票亏损,导致净利润减少。
2019年归母净利润下降200.81%,原因之一是藿香正气口服液销量下滑。当年,藿香正气口服液销量和产量大幅下滑,仅完成销售额6亿元。
2020年上半年业绩继续低迷,营业收入实现57.54亿元,归母净利润0.1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6.43%和88.53%。
费用高企吞噬利润
太极集团有着较高的毛利率,2017年至2019年,毛利率分别为36.59%、40.25%和42.35%,同期,公司净利率分别为1.09%、0.58%和-0.89%。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9.49%和0.16%。
不少中小投资者在股吧里反问:近40%的毛利率,公司怎么就不挣钱了?
斑马消费研究发现,多年来销售费用开支高企,深度影响利润。
就在公司冲刺百亿营收规模的2017年至2019年这3年里,公司的销售费用呈几何式增长,销售费用同比增长分别为19.03%、51.68%和29.58%。这3年支出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8.97亿元、28.94亿元和37.51亿元。同期,其销售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1.27%、27.07%和32.22%,均超过同期营业收入增速。
随着国家医药政策调整,公司建立有序营销体系,加大学术宣传及推广力度,成为公司费用增加的主要因素。
医药行业实行“两票制”后,药企很大一部分费用开支靠企业自身承担,药品推广、销售的投入不得不增加。千亿销售目标驱使之下,公司不得不大干快上。
在白礼西执掌太极集团的时代,在公司销售费用中有一笔“市场维护开拓费”增长迅速。
这样的开支在医药企业中用于驱动渠道拓展、维护客群关系等,在药企销售费用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太极集团当然不能“免俗”。
2017年至2019年,市场维护开拓费分别为7.24亿元、15.10亿元和20.60亿元,分别占比各财年销售费用的38.17%、52.17%和54.92%。同一时期,市场维护开拓费支出分别增长87.56%、107.42%和54.92%。这一增速超过公司近3年33.34%的销售费用平均增速。
今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费用增速放缓,支出16.82亿元,同比减少3.83%。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太极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