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十而已》、《二十不惑》、《乘风破浪的姐姐们》轮番上热搜。如今的电视屏幕,似乎已经被“姐姐妹妹”承包了。
而承包剧中女主角衣橱的,是唯品会。
事实上,唯品会热衷广告植入已久,甚至因为植入太多遭到网友吐槽:为啥每部剧的女生都非得在唯品会上买衣服?
大幅烧钱砸烧广告的背后,是唯品会的扩张欲望,更是新客增长焦虑。
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垂直电商,靠卖库存闯出一条道。但自2016年开始,它的月活用户遭遇瓶颈,时涨时跌,每个季度都是过山车。今年一季度,唯品会活跃用户为2960万人,去年同期则为2970万人——降了10万。
而它面临的危险,或许还在后头。
唯品会的得与失
唯品会最近似乎有着不错的成绩。
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唯品会第一季度净营收188亿元人民币,GMV289亿元人民币,并实现连续30个季度盈利。
但另一组数据隐藏着它面临的危险: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降,其中营收同比下降11.85%,净利润6.85亿元,同比下降21.44%。
更令它焦虑的一个指标是月活用户。
2016年Q3至2020年Q1这期间,唯品会月活用户从2080万一度涨至3860万,随即大滑坡到了2960万。即便2017年腾讯、京东投资,并给予微信、京东手机APP主界面入口持续引流新客后,唯品会的用户涨幅依旧曲折。
过去一年,唯品会的月活跃用户不增反减。2020年Q1,其月活跃用户同比减少10万。
而淘宝天猫2020年Q1的月活跃用户数已达8.46亿,同比增长1.25亿;拼多多和京东的月活跃用户同比也有显著增长。
在综艺、电视剧上砸下了狠钱,唯品会为什么还是没维持住用户增长这个底盘,甚至很难将月度活跃用户稳定在3000万以上?
这得从它的内核说起。
赚钱的逻辑:中间商赚差价
2007年,温州人沈亚还在做手机配件生意。一天,他看到妻子正在国外某名品折扣网上抢购打折的大牌包包,顿时嗅到了商机。第二年,唯品会成立。仅4年后,唯品会就实现盈利,并于同年在美上市。
选择做女人的生意,站在消费链的顶端,这是其一。第二,做名品,这是任何一个地方的消费者都会有的需求。再次,主要做服饰特卖,毛利率远远高于综合类电商,唯品会多年毛利率高于20%。
而这个过程中,唯品会事实上触到了尤其以服饰品类为主的消费品牌的最大痛点——库存。
受消费趋势变化及反应链路影响,一般服饰企业的库存天数都在100天以上,不少服装企业都被库存这一稻草压死。唯品会则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品牌专门处理尾货,快速周转,解决了不少企业的麻烦。
唯品会每天早上10点和晚上8点准时上线正品品牌特卖 ,以低至1折的折扣实行3天限时抢购,营造一种消费的“冲动和兴奋”感。
作为“中间商”,唯品会主要“赚差价”。为了获得更多的获利空间,唯品会需要不断扩大规模,这却成了它怎么都迈不过的坎。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唯品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