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口罩成为了所有行业的万金油。
前不久Champion母公司HanesBrands发布了第二季财报。这家美国的内衣和运动休闲服饰制造商旗下有Champion,我们国人习惯称之为冠军,以及DKNY等品牌。
第二季度的销售额17.3亿美元,同比上年同期的17.6亿美元,略微下降,但第二季度的利润却实现了增长。
横向比较,耐克2020财年的第一季度亏损7.9亿美元,折合55亿人民币,无奈宣布要进行两次大幅度的裁员;阿迪达斯也好不到哪里去,第一季度全球销量额同比下降两成,净利润下降了96%,光中国市场就亏了近20亿人民币。
HanesBrands逆势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这家原本做内衣和运动休闲服的公司,将生产线转向了口罩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用品。
第二季度,HanesBrands向全球各国政府、大型组织、其他企业和消费者销售了价值7.52亿美元的个人防护用品。这似乎掩盖了一些真相,即使Champion电商业务猛增200%,但它的问题依旧不少。
01
“不务正业”的增长
2020年的疫情,给所有行业都带来了改变甚至重构。
服装行业整体,今年的营收至少减少4000亿,市场规模缩水15%,无论国内、国外大牌都难免在列,频频传出靠关店裁员自救。
就连耐克也在最新财季(3月-5月)表示,毛利下降49%,营收亏损7.9亿美元。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疫情线下门店关闭,批发业务的出货量降低50%。
而同样具有运动基因的Champion,也在遭受类似问题的考验。
去年年初,Champion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总数达到41家,整个过程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
可刚刚打开市场,今年3月底,疫情影响,Bonds、Bras N Things、Sheridan和Champion就纷纷宣布关闭门店,其母公司HanesBrands宣布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1200家品牌门店,都暂时关闭。
HanesBrands的全球布局,东方刚亮,西方就按下了暂停。
可意料之外的是,老本行干不下去。
HanesBrands就成为首批转向大规模口罩生产的零售商之一。
在HanesBrands的第二季度财报中,这次生产方向的转型,成为了保持利润增长的关键。
不少时尚公司甚至奢侈品品牌,都投入到了防疫用品的生产,当LV、Prada、巴宝莉将原本的服装、手袋生产线转变为了口罩生产线,这似乎成了大家唯一度过危机的方法——有机会赢得利润丰厚的政府合同。
这意味着可以支付成本,能够让公司在停产过程中,仍然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转,且能够支付资金和员工工资。
在此之前,服装行业在冲击之下已经有数十万人离开岗位。Macy's裁员12.5万,Gap裁员近8万。
HanesBrands则是相对幸运的那一个。公司首席执行官Gerald W.Evans Jr在与分析师的电话会议上表示,仅非医用口罩业务的年化规模就可能增长至2亿至3亿美元。HanesBrands大规模生产家用棉质口罩,顺利搭上了服装行业疫情期间的救生艇。
02
向街头文化转身
HanesBrands最为人熟知的身份,还是Champion的母公司。Champion也为母公司贡献了大部分营收。
1901年成立之后,逐渐拥有了一系列的服饰品牌组合。Hanes,Champion,Bali等等,涵盖了从T恤到便装、运动服和内衣,还有袜子。
Champion在大众的印象里,主要是运动服装。
品牌成立之初,毛衣、T恤和袜子是它的主要产品。后续随着为密歇根大学运动队提供训练服,通过校园战略成功走红,同事也让品牌具备了运动基因。
而后Champion也尝试进军美国职业体育领域,期间为NBA、NFL的一些球队提供过赛服,直到接连成为美国体育代表团,在冬奥会和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官方运动服赞助商,才真正树立专业运动品牌的形象。
但在美国本土,Champion的定位一直是大众休闲运动服饰。经常出没的范围,主要在超市。在日本,路边摊也常常能够见到它的身影。这也让品牌常常和“廉价”的印象联系在一起。
随着运动路线的发展,Champion很快意识到了路径的问题。
在专业的体育用品市场,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已经占据了领域的顶端优势。与其硬拼竞争,不如向时尚领域和街头文化转变。
找准路径后,“侃爷”坎耶·维斯特(Kanye West)、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夫妇的出街带货,掀起了品牌进军潮牌受众圈的趋势。街头文化开始不断出现在产品设计当中。
随后的中国市场,吴亦凡、杨幂、李宇春等顶流IP的穿搭露出,以及机场照片,迅速扩大了Champion在国内的品牌认知和影响力。
但早在去年的40家门店开出之前,Champion在中国市场的身影,只存在于代购的朋友圈,和淘宝上的买手店铺。在明星效应和供货饥饿的状态下,馋坏了市场。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Champ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