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年是三年战略的收官之年。但面对第三名的洋河,中间还差了一个郎酒的距离,80多个亿的差距。洋河自2003年推出蓝色经典系列后,一直保持着高速成长。2010年洋河整合双沟组建苏酒集团后,一举超越泸州老窖跻身行业三强,此后领先优势不断扩大。
为了实现“重返前三”的目标,公司近年来动作频频,尤其是在提高高端酒产能上,花大价钱进行技改。酿酒工程技改项目是泸州老窖“十三五”期间的重点投资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 74.14 亿元,其欲通过技改项目将用于生产中端产品的老窖池置换出来专注于生产国窖1573 基酒,以此扩张高端产能,解决一直以来的产能瓶颈问题。
十三五计划是2015年泸州老窖管理层换届后提出的发展目标,当时的背景是,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期,再加上1573价格策略失败,导致公司营收持续下滑。新一届管理层确立了双品牌战略——“国窖1573”和“泸州老窖”,主打五大单品,以国窖1573 为代表的高端系列,以百年泸州老窖窖龄酒、泸州老窖特曲为代表的中端产品,低端则以泸州老窖头曲、泸州老窖二曲为代表。
不过,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高端白酒基酒一般需要较长的储存时间,公司斥巨资投建的扩产能项目,要真正放量生产高端白酒,要在几年之后了,届时市场竞争环境如何还是未知数。另外,放量的同时是否会降低1573的品质。目前泸州老窖的高端酒只有国窖1573这一产品,虽然2018年泸州老窖提出品牌复兴战略,即国窖1573和泸州老窖,但事实上泸州老窖这个牌子一直在贬值。
泸州老窖总经理林锋指出,40年前是厅级干部才有资格一年喝两瓶,但现在是村长喝的酒,泸州老窖特曲不断偏移定位——特指泸州老窖。这也意味着,泸州老窖产品线出现断层,相比洋河,泸州老窖有头重脚轻的现象。在股东大会上,其称,公司欲利用泸州老窖特曲放量打开中档酒市场,充分激活泸州老窖老品牌势能,推动“品牌复兴”计划。
再度提价“搏命”
2019年至今,泸州老窖在市场渠道动作频频,不断通过小幅度上调产品价格从而提升整体产品价格带。
前面也提到,如今的白酒江湖已经形成了以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为代表的高端酒,洋河以及汾酒为代表的次高端格局。对于高端白酒而言,茅台的出厂价和批发价对五粮液和泸州老窖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从泸州老窖的动作看,很明显是价格跟随策略。白酒行业在向高端化、品牌化集中,已是业内共识。在这个过程中,价格成了最敏感的一环,控货、提价,成了各家酒企高端品牌惯用的技术性手段。
2019年泸州老窖频繁提价,虽说泸州老窖提价符合企业的品牌策略,但还是不免让怀疑这频繁的提价,是不是跟泸州老窖董事长刘淼喊的口号“杀出重围,重回前三”有关。此前泸州老窖曾表示,国窖1573系列2020年的营收要达到 200 亿。
2019年元旦刚过,泸州老窖便打响了新年的第一枪:停止对重庆区域国窖1573经典装货物的供应。要知道,西南地区向来都是泸州老窖最主要的市场。对于停货,泸州老窖的官方解释是,“为了保障市场良性发展”。其实,在白酒行业,停货与涨价、保价早已划上了等号。
2019年11月16日,泸州老窖华北大区下发河北区域52度国窖1573经典装价格调整的通知,将这款产品计划内配额结算价格上调至850元每瓶。仅仅5天后,泸州老窖又将调价范围扩散至次高端领域。而当时提价的古井贡酒、酒鬼酒、剑南春都是提升终端零售价,只有泸州老窖是提升配额价格。差别在哪里呢?
这是一种常见的由上到下的倒逼涨价法,通过减少补贴与配额,减少经销商的利润,利用市场的产品刚需以及供货的稀缺性来推动终端经营者主动涨价。
国窖1573今年以来市场的强劲已经呈现在业绩表上。其“控货+挺价”连环招的实用性也已经被证明。
泸州老窖的管理层一直有个梦想,要将国窖1573打造成奢侈品,上一届管理层曾公开表示要将一瓶卖到5000元。然而国窖1573却因提价过猛而丢了市场,又不得不大幅降价。一通折腾,没能成为奢侈品的泸州老窖,还丢掉了行业老三的位子。洋河当上老三后,泸州老窖心有不甘,提出要在2020年“重回行业前三”,并且采取价格跟随战略,紧跟五粮液的涨价节奏。
“重回前三”,似乎成了泸州老窖的官方口号,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泸州老窖将2019年定义为冲刺行业三甲的“搏命年”。泸州老窖吃过2013年涨价过猛的亏之后,如今依然冒险挺进。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泸州老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