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泸州老窖再次下发了停货通知,划定团购价红线980元。近两年,泸州老窖已经多次控货挺价,操刀高端的意味明显。三年前,泸州老窖曾立志今年要重回行业老三。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泸州老窖将2019年定义为冲刺行业三甲的“搏命年”。然而,品牌溢价不够“敦实”,2013年涨价过猛的泸州老窖,也曾一度陷入亏损。
7月2日,白酒股再度强势拉升,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白酒集体创出历史新高,这其中颇令人惊喜的是泸州老窖,其股价连续两日大涨并升破100元/股。时隔多年,泸州老窖再次有了回归“茅五泸”队列的气势。
消息面上,7月2日,泸州老窖再次下发了停货通知,划定团购价红线980元,而国窖西南大区事实上库存处于低位,不少经销商库存不足一个月,提价的意味明显。在吃过2013年涨价过猛的亏之后,如今依然冒险挺进。今年是其三年战略的最后一年,提价控货的举动,颇有“搏命”也要重回前三的意味。
此前,6月30日,泸州老窖正式召开了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董事长刘淼、总经理林锋、董秘王洪波等上市公司高管团队悉数到场。为了抓住与泸州老窖高管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会,上百名投资者和机构赶赴现场。在股东大会上,泸州老窖再谈“重回前三”表现的非常有信心。
“茅五泸”为高端白酒代名词,但不论是从市场估值亦或是品牌认知上,泸州老窖均与其他两者有差距。不仅如此,靠江苏地区“基本盘”维持大局的洋河,以及近期通过华润拓展中端白酒的山西汾酒,分别扮演着前方的堵截和后来的追兵,对泸州老窖的“老三”地位构成压力。
“国窖”≠“老窖”
在在泸州老窖的各大优势中,只有泸州老窖这个品牌,是别的酒企没法复制的。茅台号称自己为“国酒”,但因曾“国”字号遭到友商起诉,“国酒茅台”的商标注册则以失败告终。“国窖1573”成为了唯一还能使用国字号的白酒品牌。
泸州酒业,始于秦汉,兴于宋唐,盛于明清。泸州老窖拥有我国建造最早、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的1573国宝窖池群,也由此推出了超高档白酒的代表品牌——国窖1573系列。
可以说,老窖所积累下来的品牌资产是老窖复兴的第一大优势条件。在当前高端白酒市场,老窖是唯一具备挑战五粮液和茅台实力的品牌,因为老窖培育出了国窖1573。未来3--5年内,高端白酒市场竞争格局应该很难被打破。当前我国白酒已经进入了“文化酒”时代,厂家不再跟原来一样只抓生产就可以,而是竖起了品牌的大旗,白酒赋予文化内涵进行销售。
比如,茅台斥资1.2亿元建立“国酒文化城”,举行各种国酒宣传活动,为的就是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显然老窖也不甘示弱,近两年,泸州老窖还通过封藏大典、诗酒文化大会等加强了品牌塑造,公司的营销费用也逐年增加。
2015年以后,泸州老窖的销售费用都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尤其2017年,泸州老窖拿出了营业收入的23.20%做推广宣传,大约有24个亿。不过,带来的回报也是肉眼可见。
根据年报,2019年泸州老窖高端酒占据营收比重高达54%,可以看出近几年的营收比重明显倾向高端酒。早在2013年左右的时候,泸州老窖的高端还只有不到25%的占比,公司的营收大多是靠低端酒,也就是头曲二曲等来贡献的。实际上,这也是如今白酒行业的趋势,在消费升级下,高端白酒的销量明显提升。而国窖1573无论从品牌价位、市场渗透率、市场规模、发展趋势等各方面,对其他品牌来讲,短期内都是遥不可及的。
不过,有品牌没量显然也不行,而泸州老窖一直存在高端酒的产能瓶颈问题,而想要实现“三年战略”提高高端产能几乎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泸州老窖2019年股东大会显示,国窖1573年产基酒只有3000吨,加上之前每年基酒的留存,总量也不过2万吨。泸州老窖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年生产酒类15.68万吨,销售量为14.64万吨,库存量5.02万吨。
如此算来,就可以发现泸州老窖的“尴尬”:国窖1573的产量大约只有茅台酒的5%、普五的15%、梦之蓝M9和手工班的27.3%。即便是总产量,泸州老窖也是三家浓香型企业中产量最少的。
“重返前三”
财报显示,2019年,泸州老窖实现归母净利润46.42亿元,同比增33.17%,今年一季度再延续增长势头,实现归母净利润17.07亿元,同比增长12.72%。公司连续第四年保持30%以上的利润增长,系白酒行业前四名企业中利润增速最快的一家。2019年销售达到158亿元,时过境迁,泸州老窖重回行业第四。
对曾经位列“茅五泸”三足鼎立格局之一的泸州老窖而言,重回百亿只是此轮复兴路上的第一步。根据泸州老窖董事长刘淼的规划,在2017年顺利实现百亿晋级后,2018年将“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之上,能跑多快跑多快”,到2020年要实现300亿元营收,重回行业前三。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泸州老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