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开会的时候提议要实行单双休。不过最后这个提议也不了了之,但在侧面看得出来公司高层对于现在情况也很不满意,只是战略上并没有很清晰的思路”。
而频频传来的裁员消息,也让去年才进OPPO的高亮开始担忧,他对锌财经表示,“公司情况肯定不明朗,甚至刘作虎最近造访OPPO的事情都能让大家讨论半天。”
在脉脉上,关于OPPO裁员的讨论也不绝于耳,甚至有OPPO员工在平台上对刚拿到offer的新人实力劝退,“别来”,“我厂入职即巅峰,没盼头”。
截图来自脉脉
3
困兽犹斗
沈义人的离开,或许是OPPO希望艰难转身的标志之一:正试图告别前营销时代。OPPO曾经的线下实力是业内有目共睹的,三年内从一个偏居东莞一隅的小厂,成为跻身手机销量榜的大手机厂商。
不过,过分以来线下渠道带来业绩增长,使得OPPO成了一个偏科生。OPPO的品牌始终未能真正建立,如今手机的渠道更新换代,在陌生的领域搏击,OPPO品牌拉力不足。
OPPO Find X2的落寞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OPPO的品牌力仍无法支撑Find X2冲击高端机市场。
当然,营销换将只是OPPO艰难转身的其中一步。
OPPO试图贴上科技的标签。
据媒体报道,前小鹏汽车首席科学家郭彦东今年3月初加入OPPO,将在OPPO研究院牵头做智能感知和交互两项核心研发。
《日经亚洲评论》日前曾报道,OPPO正在加紧设计自己的移动芯片,包括从联发科等供应商处争取顶尖工程人才。这背后是OPPO今年2月提出的马里亚纳芯片计划。
而在2019年底的OPPO科技大会上,陈明永提到将在未来三年科技研发上投入500亿,进军人工智能、loT等领域。
OPPO试图集结生态,发布智能手表是OPPO发力生态的第一步。
不过,刚刚进入这一赛道的OPPO甚至还未能取得成绩。从IDC发布的2020第一季度智能穿戴品牌排行榜看来,OPPO面前大山重重,苹果、小米、华为、三星、Fitbit以及众多腰部品牌。作为后来者,OPPO Watch市场面临劲敌,产品上也并无差异化路线。
小米以通过投资建立起生态链,华为也拉拢一种智能设备厂商建好了朋友圈。
如果不能找到一个强力的卖点让消费者埋单,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可穿戴设备需要为消费者解决更多有价值的需求,不然将无法避免沦为花瓶的命运。
从一系列策略看,OPPO谋求的出路有三:借助新渠道与品牌高端化在原本手机市场找增量;啃下核心技术研发这块硬骨头;以及建立OPPO的智能硬件生态。
太过遵循本分的OPPO,对新领域、新技术缺乏冒险精神。此时刚刚起跑的OPPO,只能望着已过半程的对手项背,从领航者变成追风选手。
(来源:锌财经 十三)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OP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