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还能抢救一下么?
最后,我们来谈谈瑞幸的未来。
毫无疑问,瑞幸依旧身在一个充满成长性的赛道上。
《2017-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我国咖啡消费量每年以15%-20%的幅度快递增长,而全球市场咖啡消费的平均增速只有2%。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预测,我国咖啡市场规模可达3000亿元左右,2025年有望突破一万亿。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虽然已经出现了诉讼和裁员,但瑞幸总体上还没有停摆,90%的门店尚在挤兑后维持运转,某种意义上也说明,瑞幸模式足够的用户基础,还有生存和造血能力。
基于这样两个事实,笔者认为,当下最重要的是对瑞幸的全部“硬件”资产和“软件财富”进行保值增值。
所谓的硬件资产,指的是瑞幸庞大的门店、设备、网点和新零售的数字化设施等。
毫无疑问,这些资产应该从最大的程度上予以保全,否则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因为,瑞幸打造的是目前中国新零售或新消费品牌最好的“物质基础”,包括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物流设施的成熟、还有适应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崛起消费习惯的数字化整合营销体系等,这些发达的基础设施和数字系统成就了瑞幸,也给中国的新消费品牌打造提供了一个参考,它们毫无疑问是有巨大价值的。
然而,必须提及的是,这些“硬件资产”能够发挥效应的前提,是瑞幸的上万名受过训练的基层员工,他们是瑞幸体系的“软件”和“操作系统”,也是这个庞大机构得以运转的前提。
更重要的,基层员工是无辜的。哪怕从社会效益、哪怕从特殊时期保就业保稳定的角度,这上万人如果同时失业的负面效应都是极大的。这也是笔者为什么坚持瑞幸还要在合法范围内“抢救一下”的根本原因。这些珍贵的人力资源,对中国企业打造任何一个新零售巨头都是弥足珍贵的。
那么,具体该怎么抢救呢?
第一个办法,谁有本事谁来接盘。仅仅从股价而言,目前的瑞幸的股价是被严重低估的白菜价,商誉则是负值。在这种情况下,谁有能力和决心,就让谁来接盘。以一个相对有利的低价拿走,然后“去瑞幸化”式的改头换面,换旗开张。
第二种办法,我们也应该发现,从事实层面来讲,瑞幸已经更换了自己包括CEO在内的主要管理团队,这支“新人”团队从理论上来讲,也是无辜的。所以我们至少也应该在法理范围内和在道义层面上,让这个新团队至少有一个表现机会。至于,此后如何和解、赔偿、自我救赎,则全看其商业表现。
前面说过,瑞幸咖啡的快速成长,刨除其造假这个败笔,其它方面可取之处,着实不少。从这个角度上说,让瑞幸这台庞大的新零售机器,能够最大程度上保值增值,而不是被雨打风吹起,是一个相对的优选。
没错,瑞幸的自作自受给了我们一个最坏的结果。但反过来想,如果在这种局面上仍然能够自救成功,那无论是商业意义、法律意义还是精神层面,也都会给我们一个最好的交待。
(来源:创业最前线 陆吉)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瑞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