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扩散影响,特斯拉产业链上的众多A股上市公司股价走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调整,而均胜电子从2月26号的最高点到4月16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已经跌去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值。
在经济前景并不明朗的当下,均胜电子的经营状况似乎没有给投资者更多信心。一季度,均胜电子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了21%和79%。
除了汽车行业的萎靡影响以外,其自身在快速扩张的模式下能否保持稳定盈利也成了投资者的担忧的问题。
并购式成长
2010年借壳上市前,均胜电子的营收仅有11亿,但到了2019年就达到617亿,短短9年时间,营业收入上涨近60倍,这样的业绩主要归功于并购。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9年,均胜电子就开启了并购战略,当年均胜电子收购了中德合资零部件公司上海华德塑料制品厂,一跃成为当时业内主要的汽车零部件公司之一。
上市之后,从2011年起,均胜电子开始布局海外业务,先后收购了老牌汽车零部件公司德国普瑞、软件开发公司德国Innoventis、德国机器人公司IMA、高端方向盘和内饰系统总成供应商德国Quin、德国汽车导航技术公司TS(现在为德国PCC公司)、美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公司EVANA、美国主被动安全技术供应商KSS。
2017年6月份,均胜电子控股子公司KSS花费15.9亿美元收购日本高田除硝酸铵气体发生器之外的主要资产,并在11月份正式签订收购协议。
在完成对高田的收购后,子公司德国普瑞并购了挪威康斯博格集团旗下的电力电子系统公司ePower。至此,均胜电子在全球的战略布局已基本成型。此后的2018、2019年,均胜在运营方面以业务整合为主,没有再进行更大的资本运作。
据《英才》记者统计,均胜电子在近10年时间内进行了7次海外收购,自上市以来累计募资达到123亿元,但累计分红仅3.8亿元。
收购帮助均胜电子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做大了体量。在A 股上市零部件企业中,均胜电子以617亿营业收入位居第三,潍柴动力、华域汽车收入规模1744亿、1440亿分列一、二位,排在第四位的郑煤机营业收入为257.2亿。
但与此同时,均胜电子却陷入了似乎陷入了“大而不强”的困境,不断膨胀的营收对应的是羸弱的盈利。2019年均胜的营收高达616.99亿元,而净利润仅有9.4亿元。
财报数据显示,均胜电子2017-2019三年的净利率分别为2.79%、3.79%和2.35%,远低于三花智控、华域汽车等汽车零部件同行。在资产负债率高达69.95%的情况下,其ROE仅为7.52%。
商誉高悬
不过,均胜在基本完成全球并购的同时,也形成了金额巨大的商誉。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均胜电子的商誉规模为78.86亿。
据2019年年报显示,其商誉主要因并购3家公司形成,其中,并购KSS、Preh、QUIN分别形成商誉68.25亿元、8.25亿元、2.04亿元。
上交所曾在2019年5月17日针对均胜2018年年度报告发了事后审核问询函,询问是否存在前期商誉减值计提不充分的情形,公司在5月23日针对问询函的回复中称在减值测试时,管理层通过预计被分摊商誉的资产组及资产组组合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估计可以收回金额。
值得注意的是,均胜电子的商誉占净资产的比率为62.7%。高于同行潍柴动力和华域汽车。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均胜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