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物业或承压
除了住宅开发业务上的压力外,中海地产的“明天”在疫情下也难免受到影响。
颜建国在中海地产2018年业绩发布会上曾提出“今天、明天、后天”战略业务结构。
“今天”即是主业住宅开发,“后天”是中海的创新业务,聚焦教育、养老、物流、文化等产业;而“明天”则是商业资产管理,颜建国认为,这“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房地产下半场持续增长的动力”。
经过几年的发展,中海地产持有型商业资产发展迅速。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海地产持有并投入运营的商业物业总面积438万平方米,包括45栋写字楼、13家购物中心、12家星级酒店,长租公寓2家,是中国内地最大的单一业权写字楼发展运营商。
或许也是秉持着“审慎稳健”的态度,虽然被喻为“明天”,但中海地产给予商业板块的期望值看起来并不太高。
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海地产取得的商业收入约41.6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投资物业租金收入37.5亿元,同比上升26%;酒店和其他商业物业收入4.1亿元,同比下降7%。
这一增长速度较2018年已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据中海地产披露的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其商业物业总收入为40.6亿港元,同比增长38.1%;其中投资物业实现租金总收入35.3亿港元,同比增长44.1%;酒店及其他商业物业收入5.3亿港元,同比增长8.2%。
中海地产在2017年曾给商业板块设定下目标:2020年商业物业总收入将突破50亿港元,并在2023年实现年收入100亿港元。
以当前汇率计,2020年商业物业的收入目标约为45.73亿元,较2019年的收入增幅仅为9.93%。
中海地产并没有随着业务的发展,对商业板块的业绩提出新的目标,或许与其业务布局有关。
相较于华润置地、龙湖在购物中心着力布局,中海地产商业板块的重心则放在了写字楼上。数据显示,在2019年的商业物业总收入中,写字楼收入为29亿元,占收入69.8%,2018年写字楼的贡献也在7成。
身为“利润王”的中海地产,大力布局写字楼的关键原因在其收益水平高于购物中心、酒店、长租公寓等其他业态。数据显示,在各类物业中,一二线甲级写字楼市场回报率约在4%-5%,购物中心约为3%-4%,租赁住宅在1%-2%。
不过,在当前疫情的影响下,写字楼市场的租赁情况并不十分乐观。
世邦魏理仕报告预计,2020年全国写字楼空置率将攀升至25%;同时,世邦魏理仕统计的17个内地城市中,除广州外,其余16个城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北京、上海、深圳的预测租金增长率分别为-1.1%、-1.2%和-1.9%。
据中海地产披露,2019年写字楼收入中,北京、上海的贡献分别为31.5%、16.8%。
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2020年,中海地产的商业板块将承受不小的压力。地产分析师严跃进亦指出,写字楼、购物中心、星级酒店等都会受到一定冲击,情况稍好的或许是购物中心,一则购物中心多有开放,消费需求也存在,包括各地发放的消费券等,但其他业态会受到很大的压力,其增加的潜在成本短期内难以化解。
来源:国际金融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中海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