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难”待解?
呷哺呷哺从北京起家,过去的发展重心集中在北京,其次是河北。
从财报数据来看,位于北京的呷哺呷哺餐厅贡献了近一半的营收,不过整体占比在不断缩小,2016-2018年,北京地区的营收占比分别为59.4%、52.0%、47.40%,2019年则下滑至43.16%,而河北地区的营收占比为17.73%,位列第二。
尽管入驻的城市越来越多,但是除了北京和河北外,其它地区的消费者对呷哺呷哺似乎并不买单。
财报显示,2019年,包含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浙江、河南等49个城市的“其它地区”的门店数量159家,接近北京门店的1/2,但营收差距却十分明显,去年,北京地区实现营收20.16亿元,而“其它地区”的营收仅为4.3亿元。
翻台率和同店销售增长率的差距同样甚远,2019年,北京的翻台率为3.5次/天,高于全国水平,而江苏、山东及“其它地区”的翻台率仅为1.7-1.8次/天。
在同店销售增长率方面,除了北京、河北地区实现正向增长外,上海、天津、东北三省、江苏、山东、山西及“其它地区”的销售表现越来越不尽人意。
其中,上海的同店销售增长率由5.2%下滑至-9.6%,东北三省由-5.1%下跌至-17.1%,江苏由18.4%下滑至-5.6%,“其它地区”则由-35.5%回暖至-8.8%。
呷哺呷哺餐厅各地区的同店销售增长率(左为2019年,右为2018年)
林岳指出,呷哺呷哺在南方区域遇冷,一是竞争对手太强,二是南方市场的消费者对于餐饮品牌、餐饮形式的忠诚度普遍不高,喜欢尝鲜。
为了留住客人,近年来,呷哺呷哺在门店升级和品类扩充方面做了不少努力。2017年上半年开始,呷哺呷哺将餐厅从1.0版本升级到2.0版本,试图通过装修来提升用餐氛围。截至2019年9月,2.0门店已超过700家,占总门店数的近70%。但门店升级带给消费者的直接感受却是“变贵了”。
在品类扩充方面,在2019年10月,呷哺呷哺推出全新品牌in xiabuxiabu,引入茶饮品牌“茶米茶”,同时提供串串、关东煮等品类,定位与凑凑一样,同样聚焦中高端。
但这一系列动作,却让消费者对呷哺呷哺的定位认知越来越模糊。“呷哺呷哺特色不明显,想要突围难度不小。”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时代财经。
他进一步对时代财经指出,呷哺呷哺在消费场景、出品、品牌调性、粉丝运营等各方面都没有明显优势,同时品牌影响力不强,缺乏社交属性。“失去‘性价比’优势后,呷哺呷哺已经没有太多核心竞争力。”
(来源:时代财经 詹丹晴)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呷哺呷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