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显露后遗症,转型发展困难重重
不管是业绩巨亏还是债务高企,都要说回到鹏博士的经营情况。据富凯君了解,鹏博士是一家老牌上市公司,1985年成立,1994年登陆上交所。起初以特钢冶炼为主营业务,2007年转向基础电信领域,此后又经历了多次战略转型。
鹏博士转型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并购及对外投资,其中,金额较大,对公司影响深远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举债18亿分两次收购了长城宽带100%股权,成为国内第一大民营宽带运营商;二是斥资9000万美元投资PLD的93%股权,后者专门实施太平洋海底光缆项目,上文中提到的境外债“DrPengHldHK”资金用途即为支持该项目。
但目前来看,这两笔投资的“回报”均不尽如人意。受“提速降费”政策影响,电信、联通、移动三大运营商发动价格战,长城宽带的新增用户数、市场份额以及创收能力上节节败退,拖累鹏博士的整体业绩。
2018年,鹏博士营收下滑,净利润腰斩。2019年,预计亏损50亿元-58亿元。其中,对子公司长城宽带、北京电信通计提了大额的固定资产减值及商誉减值,固定资产减值30亿元至38亿元以上,商誉减值20亿元以上。

鹏博士也在去年放弃了与运营商在固网宽带领域的正面竞争,转为后者提供装维、代维服务,并将北京市场的宽带用户全部转移给了中国联通。
公司的海底光缆项目“前途未卜”。今年2月,投资者网报道称,据鹏博士提交的一份公司与Google、Facebook联合建设香港至美国太平洋海底光缆项目因贸易战受阻情况的汇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海缆项目已投入3.6亿美元,但受美国方面暂未发放接入许可证的影响,预计将于2020年4月2日完工的海缆项目会大概率延期。
今年以来,IDC行业频繁迎来利好消息,中央多次提到新基建,其中之一就是大数据中心;3月,工信部消息显示,将于2020年开展IPv6端到端贯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包括全面扩大数据中心IPv6覆盖范围。
与需求增长、市场扩大相对应的是行业内竞争者不断增加。民生证券研报显示,我国IDC市场格局以运营商数据中心为主,凭借其网络带宽和机房资源优势,中国三大运营商市场份额占比约达65%;其次以第三方数据中心为主,其中,万国数据(4.5%),世纪互联(4.1%)、光环新网(1.8%)、宝信软件(1.5%)。
而第三方IDC企业的核心壁垒在于数据中心资源的储备和开拓,需要大量的设备购买和资金投入,这对于负债率高企的鹏博士来说,只怕并非易事。
来源:富凯财经 A K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鹏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