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
没有公开发声,没有高管露脸,疫情期的海底捞是安静的。
2 月3 日,当行业处于普遍性的焦虑中时,海底捞的回应是一期视频,内容是“张大哥和你一起做碗面”,6 分钟,没谈疫情,没谈公司,单纯做了碗番茄鸡蛋面,就像一次行为艺术。
安静,但没有静止:成品菜上线了,外送恢复了,21 亿的授信也拿到了。
在外界看来,现在的海底捞就像一台安静而高效的机器——有动作,没情绪。
安静的海底捞
几天前,海底捞通过多个公号,推广了“开饭了”系列新品,这是一种半成品“方便菜肴”,包括麻婆豆腐、酸菜鱼等 12 道菜,4 种汤,价格在 36-125 元之间。
目前,这个系列新品已经上架到海底捞外送、外卖平台等,保鲜期 4 天,销量平平。
于是,一批“海底捞卖饭了!”的报道涌现,其实这不是什么大事。
据我们了解,这些产品出自海底捞体系内的食材供应链公司蜀海,它们不算新品,原本是 2B 产品,卖给餐饮商家,现在行业受损严重,复工缓慢,2B 营收恢复 5% 都不到,只好重新包装,转向 2C。
这个举措,上升不到许多人猜测的“战略”层面,更谈不上“自救”——2019 年的半年报中,调味品及食材销售收入 1.75 亿元,只占其总收入的 1.5%,就算这块营收翻倍,也是杯水车薪。
数据自公开资料,制图:内参
大头仍然在门店,具体数字是:97% 以上的收入都直接来自门店。
从 1 月 26 日全国门店停业算起,至今已经超过 1 个月,按照每月人工、物业成本 6.69亿元,再考虑营收损失,海底捞预计已经损失了超过 50 亿。
剧痛之中,海底捞是安静的。
没有公开发声,没有高管露脸,张勇唯一一次出现,是在官方公号的“开饭了”节目中,以张大哥的身份,教大家煮了一碗面。6 分钟,没谈疫情,没谈公司,只是煮面——在行业的焦躁情绪映衬下,就像一次行为艺术。
流动的海底捞
此刻,外界的问题是一致的:疫情重击下,海底捞过得怎么样?
很多人在期待一个答案,但是海底捞已经不再作答。他们就像一台安静而高效的机器,只有动作,没有情绪。
1 月 3 日,海底捞食品安全管理中心向全国门店下发了《关于冬季预防诺如病毒等冬春流行性疾病的预警通知》,特别提醒了由于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应避免外出至人群聚集地。
1 月 9 日,海底捞向门店下发《关于武汉不明原因肺炎防控备忘录》,要求门店所有员工学习,开始持续关注不明肺炎的消息和门店员工的身体状态。
1 月 23 日,武汉封城。海底捞高层成立防控疫情总指挥部,在集团层面进行分工,董事长张勇担任总指挥,负责组织架构搭建;首席运营官杨小丽担任第一副总指挥,负责门店员工安置与防疫;首席战略官周兆呈担任第二副总指挥,负责紧急上报机制;执行董事施永宏担任第三副总指挥,负责物资供应分配;决策委员会委员苟轶群担任第四副总指挥,负责资金调度管理。
同天,海底捞成立武汉现场总指挥部,由武汉五店店经理李娜担任现场总指挥,全权主责武汉地区 27 家门店疫情应对工作和员工安置。店经理余辉、李海超、蜀海物流城市经理林书波担任副指挥,27 家门店店经理作为组员。
1 月 24 日,海底捞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郑州、西安六个门店数量超过30家的城市建立指挥部。
1 月 25 日,疫情在全国蔓延开来,海底捞遂在全国范围内成立24个城市区域现场指挥部,涵盖内地所有门店。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海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