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水摸鱼的“海天味极鲜”
不止“原酿造”的重合,海天与与酱油界另一重要竞争对手,中炬高新旗下的厨邦在“味极鲜”三个字的使用上再次“撞题”。如下图所示,财经网在线下超市发现,售价15.8元的海天750ML特级味极鲜酱油,与售价15.9元的厨邦750ML特级味极鲜酱油,从瓶身形状,到包装色彩和用词都极其相似。
图片来源:财经网摄于北京某超市
而财经网在中国商标网上查询发现,“厨邦味极鲜”商标由厨邦方面于2012年9月申请注册成功,而海天味业在2012年2月申请的“海天味极鲜”商标则显示申请被驳回,商标已失效。
但如线下超市所见,海天在销售中,依然使用以“海天味极鲜”为主要构成的外包装。财经网据此询问海天方面,对于市面上“厨邦味极鲜”商标及产品外包装是否知情,“海天味极鲜”的名词使用是否存在法律风险一事,截至发稿,亦未获得回复。
对此,林洁颖认为,海天目前的作法,似乎只在“海天”二字上使用注册商标,并未将“味极鲜”囊括进去。即一种将“海天味极鲜”组合起来的偏向商标性使用的方式。至于是否侵权,则要看具体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其向财经网分析道,如果法官认为“海天味极鲜”与 “厨邦味极鲜”二者比较起来,“远远看过去,海天和厨邦二字也很相似,容易让消费者混淆,那有可能被判定侵权。”
结语
海天、厨邦、加加之间的商标纠缠,只是目前国内酱油行业市场集中度远不及国外,竞争愈发激烈的缩影。根据华金证券研究所的统计,近些年的酱油调味品领域,海天市场占有率16%,高居第一。厨邦份额4.2%左右,处在第三位。加加酱油份额则在1.8%左右。同时,CR5集中度远低于韩国、美国。因此,在行业收入和总量增速趋于放缓的背景下,行业整合空间很大,且向品牌企业靠拢。换言之,领先企业之间的较量,会更为焦灼。
“酱油调味品没有明显的周期,健康型酱油更是消费刚需。企业既要寻找差异化竞争力,也要匹配消费端的核心需求。”朱丹蓬向财经网如此表示。但从当前商超流通渠道的酱油产品看,高度重合的外包装术语,只会让普通消费者更加混淆所谓“原酿造”、“味极鲜”的真正含义,商标本身的含金量也相应降低。这种认知混乱的局面,并不利于酱油业的提档升级。
的确,无论是海天与青龙高科、加加关于“海天”及“原酿造”商标权益的争夺,还是海天与厨邦关于“味极鲜”名词商标性使用的合法争议,如何在产品同质化大背景下寻找差异化竞争出口,才是酱油行业增速放缓预期下,企业开拓新成长空间的关键。
也正是如此,作为行业领头羊的海天味业,不该再对食用油领域的“海天”商标误解现状而束手无策,应当尽快寻找效率更高的措施,来减少“海天”商标被消耗的风险。在竞争白热化的酱油领域,其也更应承担起厘清行业用语、商标使用规范的责任,而非或主动或被动的搅入“浑水”之中。
来源:财经网 林辰/文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海天味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