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的商业模式不成立?
瑞幸成立于2017年10月,成立18个月就上市,IPO当日市值超过40亿美元;到2019年12月底,瑞幸在中国拥有4507家自营门店,算下来相当于每天开6家店。
质疑也与狂奔的速度相随。
自打上线以来,瑞幸就从未停止补贴,烧钱换用户的做法,让它一直在流血。2018年瑞幸亏了16亿,而2019年前三季度亏了17.6亿。
瑞幸给投资人讲的是一个增长的故事,短期亏损没事,只要用户在涨、营收在涨。
看起来,瑞幸的增长故事很诱人,到2019年12月31日,瑞幸的累计交易用户超过4000万。
不久前,钱治亚称,瑞幸正在构建一个“自有流量+自有产品”的智慧零售平台。她的野心绝不仅仅是卖咖啡。
这张蓝图下,瑞幸在咖啡外,开辟了坚果零食、轻食快餐等多条产品线,还把茶饮品牌“小鹿茶”独立了出来。渠道上,从直营向“特许经营”拓展,最近还一口气推出无人咖啡机“瑞即购”和无人售卖机“瑞划算”。
但这座房子能不能搭起来,有两个关键,其一,没有用户就没有流量,如果不打折了,用户还会不会买瑞幸的产品?其二,从卖咖啡到卖“万物”,瑞幸能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
上述做空报告表示,瑞幸大多数商品是以标价的28%-38%售出,只有39.2%的顾客支付的价格高于每杯12元,18.9%的顾客支付的咖啡价格超过每杯15元。
瑞幸咖啡折扣力度很大
它得出结论:瑞幸的核心用户对价格很敏感,一旦折扣降低,就会逃离瑞幸。
而从卖咖啡到卖“万物”,瑞幸咖啡扩大了生意的边界,也给自己带来了非咖啡领域的竞争对手。比如茶饮,有喜茶、奈雪的茶,轻食、零食则直接跟便利店干上了,现在还卖起了周边产品。
相比咖啡,这些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辨识度还很有限。
“从咖啡开始成为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瑞幸的这个好故事还有机会实现吗?
(来源:新零售智库 王诗琪)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瑞幸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