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南极人,绝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是内衣、袜子,而事实上,如今在电商平台上的专卖店像是一个杂货铺,不仅出售保暖内衣、羽绒服、光腿神器......连按摩椅、电动牙刷、床单被罩这样的产品都被摆上了货架。有媒体报道,南极人早已不生产保暖内衣,变成了售卖“吊牌”的品牌运营平台。南极人品牌运营方南极电商也早就对外回应:确实已经没有工厂了,但授权销售也是一种正常商业模式。
其实不仅是南极人,打开电商平台,搜索恒源祥、俞兆林等消费者比较熟悉的品牌,都会看见多个授权正版的销售店铺。大约10年前,恒源祥最先砍掉生产线,成为品牌授权模式的首创者,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经销商群体。南极人便是紧随其后,只不过南极人更为夸张,直接砍掉了自己的生产业务。
商标授权年收9亿
据公开资料显示,南极人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上海,旗下拥有“南极人”“南极人home”“卡帝乐”等品牌。早在2008年,南极人关闭其线下自营工厂的生产线,开启品牌授权商业模式。企查查资料显示,南极人品牌主体为南极电商股份有限公司(文中简称南极电商),2007年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交易,总市值为29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张玉祥,实际控制人为上海丰南投资中心(有限合伙)。
南极电商公布的财报显示,2018年总营收为33.53亿元人民币,其中,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收入接近9亿元,同比增长44.74%,毛利率达94.11%。2019年前三季度,南极电商实现营业收入26.47亿元,同比增长29.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33.96%;其中,品牌综合服务业务收入为2.12亿元,同比增长41.41%。
截至目前,南极电商合作供应商985家、合作经销商4321家及授权店铺5559家。其中,南极人的家纺类目在3年时间里做到了行业第一。仅仅依靠“南极人”商标品牌服务费,2017年南极电商创造超过5亿元的利润。零售行业专家朱丹蓬认为,如今南极人的售卖“吊牌”的销售模式是在原有轻资产运营上再次做减法。可见,商标授权给南极电商带来了超高的回报率。
空有品牌声誉,质量屡出问题
南极电商一直声称要打造无印良品的品质,售卖优衣库的价格。但实际上,品控环节严重缺失。
2018年4月9日,2018年第2批内衣(针织内衣)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名单公布。南极人(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一款经典舒绒柔棉保暖内衣(针织内衣)因为纤维含量、PH值不合格被点名。据统计,目前,南极人已经上了10余次国家质监部门及地方消费者协会的不合格产品黑名单。甚至有网络流行语“南极人不生产商品,只是标牌的搬运工。”南极人生产的产品价格也越来越便宜,质量似乎也越来越差。这种状况绝大部分消费者表示:根本毫不知情。
南极人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很大一部分原因都归于南极电商已经不生产任何商品,只出售吊牌,只要给钱就可以授权,并且还附送广告位和活动报名,对于产品的质量根本没有把控,正因如此,南极人产品逐渐暴露出的质量问题被消费者所诟病。从长期来看,这种经营模式很可能导致南极人长期沉淀下来的品牌影响力受到破坏,大量的消费量的流失也在所难免。对于市面产品的大量质量问题,公司有何决策,作何管控,截止发稿前南极电商并未向《资本一线》做出回应。
图源:黑猫投诉
《资本一线》走访了上海市部分线下品牌内衣店,某区都市丽人店店员介绍道,店内大多的内衣大品牌以七匹狼、浪莎以及较为火热的女性时尚品牌等为主,有很多小品牌的质量很好的话也会进货,关于记者问到是否会进货南极人,店员表示,在很久之前就已经不再进货南极人,它的质量大不如前,供应商也不是南极人,遇到质量问题要退换货物的时候这些小供应商解决问题十分含糊,而南极人对此是一概不负责的。另外,《资本一线》还走访了附近的大型超市,在内衣处也鲜见到南极人的货物。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南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