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从货币资金收益率以及大股东质押的情况不能断定金龙鱼的货币资金存在造假。那金龙鱼的“存贷双高”是因何产生的?
很可能是金龙鱼子公司较多,进而在合并报表层面出现的“存贷双高”。截止2019年6月30日,金龙鱼拥有153家境内控股子公司、18家境外控股子公司、21家主要参股公司及42家分公司。子公司较多的集团公司,可能部分子公司现金充裕,而部分子公司有息负债规模较大,从而在合并报表层面出现“存贷双高”。


招股书中,金龙鱼并没有披露存贷双高的原因,但给出了货币资金及短期借款规模急剧增长的重要原因:公司采购会利用国内外市场低利率的贸易融资,随着业务扩张,货币资金、短期借款相应增长。
资金配置效率待提高
无论金龙鱼的“存贷双高”是由于何种原因产生,其巨额有息负债产生的数十亿元利息费用是无争议的事实。2016-2018年、2019年上半年,金龙鱼的短期借款金额分别为389.19 亿元、547.23亿元、816.81亿元和850.76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61%(2017年度)和49.26%(2018年度);应付票据金额分别为19.76 亿元、37.83 亿元、36.41 亿元和32.13 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13.25亿元、23.49亿元、18.75 亿元和15.75 亿元;长期借款分别为27.74 亿元、0亿元、27.3亿元和45.46 亿元。
2016-2018年、2019年上半年,金龙鱼的利息费用分别是5.09 亿元、13.2亿元、24.52 亿元和14.24 亿元,分别是当期归母净利润的99.6%、26.39%、47.82%和89.17%。如果公司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降低有息负债规模,公司净利润或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海通证券《从康得新债券违约看存贷双高》研究报告认为,企业集团合并报表形成的高存高贷反映出集团内部资金管理分散,配置效率较低。通常可以由设置集团内部的财务公司加强资金的统筹利用效率,从而改善这种资源浪费的局面。
此外,金龙鱼不断增长的有息负债也使得公司偿债能力弱于同行。2016-2018年、2019年上半年,金龙鱼的流动比例分别是1.12倍、1.19倍,1.19倍和1.18倍,低于同行同期的算数平均值1.93倍、1.64倍、1.79倍和2倍;金龙鱼的速动比率分别是0.71倍、0.75倍、0.83倍和0.89倍,低于同行同期的算数平均值1.44倍、1.1倍、1.26倍和1.31倍;金龙鱼的资产负债率分别是61.20%、58.17%、62.97%和62.88%;高于同行同期的算数平均值41.47%、47.53%、44.62%和43.68%。
不容忽视的套期保值风险
招股书显示,金龙鱼报告期内的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归母净利润波动都非常大。2016-2018年、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1 亿元、50.01 亿元、51.28 亿元和15.9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7.97 %(2017年度)和2.53%(2018年度);分别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19 亿元、7.36亿元、42.15亿元和1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9%(2017年度)和472.94 %(2018年度);非经常性损益金额分别为3.93亿元、42.65亿元、9.12亿元和 3.57亿元,波动也非常明显。
分析可知,金龙鱼净利润和非经常损益波动较大的主要原因竟是商品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收益的大幅波动。受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金龙鱼的主要原材料采购及部分产品销售价格会产生波动,因此会购买期货、期权等商品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

招股书显示,金龙鱼2016年商品衍生金融工具损失34.05亿元,主要原因为阿根廷洪水和交易型基金在期货市场上的大量参与的共同影响,2016年二季度大豆期货价格出现异常波动,公司为套期保值进行的期货交易从而导致了重大亏损。公司2017年商品衍生金融工具收益24.54亿元,主要因为2017年CBOT大豆合约价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公司为套保进行的期货交易收益较大。
金龙鱼也提示了套期保值风险,称公司在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同时,会面对套期保值交易本身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如基差风险、期货交易保证金不足的财务风险、偏离套期保值宗旨的期货交易风险等。
但套期保值的风险不止于此,金龙鱼投资能力的高低也决定了风险的大小。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投资具有高专业性、高杠杆及高风险等特征,金龙鱼在操作时稍有不慎,皆有可能带来很大损失。比如,2016年的阿根廷洪水,尽管属于自然灾害,但也是商品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所需考虑的非市场因素,体现的是高专业性。而“交易性基金在期货市场上大量参与”等因素,更是衍生品投资应该做足的基本功课。(来源:新浪财经 公司观察)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金龙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