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4月就开始的格力股权大战终于暂告平息。
12月2日,格力电器(000651.SZ) 临时停牌,因格力集团与最终受让方珠海明骏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珠海明骏”)拟签署股份转让协议。
珠海明骏在高瓴资本旗下,它以46.17元/股的价格受让格力集团持有的格力电器9.02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5%),合计转让价款为416.62亿元。
12月15日,格力电器公告称,珠海市政府和珠海市国资委已批复同意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集团”)与珠海明骏协议转让格力电器15%股份的交易事项。
根据此前董明珠等格力电器管理层还与珠海明骏签订的协议,格力电器管理层将获得不超过4%上市公司股份的股权激励计划。而由格力电器管理层组成的格臻投资共计持有珠海明骏11.137%。董明珠持有95.2%格臻投资的股份,加之此前的0.74%股权,她共计持有格力电器的股权比例达2.33%。以格力电器的最新股价计算,董明珠持股市值近88亿元,成为本次混改最大赢家。
这也意味着,与之前外界预测的不同,高瓴资本没有成为“门口的野蛮人”,在此次并购之后,它将不会成为格力电器的实控人。格力电器的实控人将由格力集团变更为无实控人。
无实控人的局面,对格力而言是最为合理的管理结构, A股上市公司已有200多家采用了无实控人结构,如云南白药、TCL、中国平安等。通过这种安排,资本的力量,国资的力量,乃至董明珠的力量都放在了合理的边界内,同时,解决了长期以来珠海国资与董明珠所代表的管理层之间多年来的控制权角力。
更重要的是,虽然董明珠的权力也受到了一定限制,但管理层依然获得了资本足够的尊重,以及充分的激励空间。
中国国企改制史上,不乏流血与拐大弯的先例,格力这次通过私募股权投资收购完成的混改,可谓经典。
格力从“朱董配时代”进入“董明珠时代”之后,董明珠为维护对格力的控制权,曾一次又一次打响保卫战,她是如何守住自己“铁王座”的?
01
父与子
国企掌门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去留,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2012年5月初的一个上午,当时的珠海市组织部刘振兴部长找到了朱江洪,来意很明确,正式向他传达市委对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下一届领导班子的人事安排。
刘的到访和所要传达的安排,并没有让他感到意外。
作为当时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一把手的朱江洪,早已从其他渠道听到了自己即将“洗脚上田”的消息。唯一不能确认的就是,具体的退休时间和谁来接班。
“国企老总与民企老板最大的区别是,国企老总是任命的,只要红头文件任命,谁都可以做,谁也敢去做,不做则被视为不服从组织安排。”退休5年后,朱江洪在自传中这样写到。
与美的、国美、阿里巴巴等民营企业不同,格力是国有控股企业,朱江洪虽然是格力创始人,却不能决定自己何时退,退了之后交棒给谁。
5月10日,也就是珠海市组织部与朱沟通后不久,珠海市有关方面正式任命董明珠为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地产董事长鲁君驷为集团副董事长,周少强为党委书记、总裁。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节点上,格力集团的控股股东珠海市国资委空降了一名高层到格力集团,珠海市国资委副主任周少强将为格力电器第九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
周少强是谁?
从周的履历来看,他先后任珠海市国资委资产管理科、改革重组科科长,2006年12月,34岁的周少强被擢升为副主任与新闻发言人,2012年5月空降格力集团。此前,周少强从未接触过空调,也从未有过制造企业经历。
试图让格力从“朱董配”走向“董周配”,格力集团此布局背后的目的直白且清晰。
从结果来看,在这场权力交替中,投资者更信任董明珠等经历了严酷市场考验的原核心经营团队,他们并不认为国资委设计的“董周配”,能够像“朱董配”一样默契。
股东大会上,朱江洪没有掩饰他对国资委的不满。
有股东问到:“周少强先生年纪很轻,我们担心以后持有格力电器还能不能获得较好回报”时,他表示:这个不应该由我来回答,因为候选名单是市里提出来的。你的担心,也是我的担心。
朱公开表达出的不满和格力集团明显有深意的安排,像是坐实了之前一直存在的“父子不睦”的传言。
曾有文章指出:“很多母体公司希望通过一家企业的上市为其下属企业提供资金和形象的支撑,而作为上市公司又往往为规范公司法和考虑自身的业绩和发展,与母体公司进行资源上的争夺。”
当我们将时间回调,会发现格力电器与其母公司格力集团曾多次发生类似情形,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关于“格力”商标的品牌之争。
2003年底,格力电器发表声明,称“某公司”借以“格力”之名误导消费者属于“侵权”,将矛头直接指向格力集团旗下的格力小家电。随后“格力小家电”公开声明:格力集团授权合法使用“格力”字号和商标,格力集团迅速声援称“确曾授权”。
随后,双方陷入“品牌之争”。格力电器作为格力集团旗下唯一的上市公司,余下的都是规模较小的公司,这家“格力小家电”便是其中之一。在朱江洪的自传中曾提到“当时的总销售额不到电器的十分之一”。
此导火索下,“富儿子救穷爸爸”“父子之争”“父子恩怨”“父子不睦”之类的推测和解读之声,近20年来从未彻底平息。
朱江洪正式卸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后,原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的董明珠接任。但“父与子”的关系并未有任何改变,而且,与性格较为温和的朱江洪相比,董明珠的处理方式,则更容易增加摩擦系数。
02
觉醒
2012年5月25日中午12点10分,珠海市前山金鸡西路,格力电器五楼多功能会议大厅,经历了半个多小时的投票,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临近尾声。
律师公布投票结果,宣布由耶鲁大学基金会和鹏华基金联名推举的冯继勇获得22.68亿票,占出席会议所有股东所持表决权113.66%,仅次于董明珠126.05%的得票率,冯继勇高票当选。
现场还宣布,作为格力电器母公司总裁、珠海格力集团的党委书记的周少强,因得票率36.6%,未过50%而落选。国资委“空降兵”周少强,被下属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拒之门外,这样的结果令不少中小股东哗然。
截至2012年3月31日,珠海市国资委持有的格力电器流通股权为19.69%,为格力电器的第一大股东。而国资作为大股东,所委派的董事会董事人选被投资者否决情况,并不多见。
但周的落选,实在情理之中。
中小股东反对的原因很简单,此时董明珠这个领导班子,更能为他们带来利益和未来——要知道,2012年一开年,格力电器就迎来了销售和生产的开门红。在一片光明的前景下,让一个没有任何白家电行业经验的“空降领导”在管理一家家电领域的航母,担忧是必然的。
事实上,除了关于格力的接班、未来等问题,这场股东大会还被赋予了另一层重大的意义——冯继勇的一小步,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步。
耶鲁大学基金会和鹏华基金联名推举的冯继勇,到底是谁?
资料显示,冯继勇出生于1971年,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还是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律师协会会员,同时兼任北京律师协会私募与风险投资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客座教授。
作为冯继勇推荐方之一的耶鲁大学基金会,便是与高瓴资本密切相关。
当时有媒体这样报道:一位与格力电器业务往来频繁的人士透露,耶鲁大学与格力电器日常接洽时一直比较低调,其资本运作事宜均由一家名为“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的机构负责。高瓴资本,正是由几年前向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美元的华人张磊所创办。
而在2012年之前,格力电器前十大股东中并没有耶鲁大学的身影。截至2012年一季度,耶鲁大学持有5281万股格力电器,是第三大流通股东。
(资料来源,企查查)
企查查显示,2019年12月3日,高瓴资本以股权融资的方式,参与到格力电器,完成了投资金额为416.6亿人民币的投资。其中,高瓴资本的创始人、独立董事张磊,还是HCM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耶鲁大学北京校友会副会长,纽约金融分析师协会的会员。张磊曾工作于耶鲁大学投资基金办公室(Yale Endowment)及美国新生市场投资基金(Emerging Markets Management, LLC),主要从事基金管理及投资研究。
与耶鲁大学基金会关系密切的高瓴资本,将对格力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事实上,在这之前,A股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问题,股东大会多数异化成“大股东会”。
冯继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中国资本市场,从表面上看,这几年资本市场进行了很多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建设,这些规定和制度设计了有利于中小股东的累计投票制,以及持股达到一定比例可以提名董事候选人等。
冯还表示:不过,在现实世界里,这些制度执行起来却比较困难,原因在于:一方面,目前中国很多上市公司是国企,国有股一股独大,大股东并不希望看到董事会多元化的情况,或者受到制约;另一方面,A股市场缺乏真正的长期投资者,虽然监管机构鼓励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但是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实际运作以及基金的换手率等指标来看,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投资一家上市公司并不是从中长期的角度出发,所以,它也就没有动力去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这也是当时有人将此事件解读为“资本意志”对“政府意志”的胜利,侧面说明了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话语权增强,甚至将之定性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里程碑式事件。
据了解,格力电器在1996年上市前,是百分百的国企成分,直至2005年股改前,也是国企占有58%的绝对控制股权,一股独大成了格力长期的经营环境。
机构资本通过推荐董事的方式,作为中小股东的代表介入参与到公司治理方面,等于为国有企业混改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原来还可以这样。
03
铁王座
董明珠又如何斡旋于资本与政府之间?
2001年以前,格力电器董事长一职都是由格力集团一把手兼任。“父子相争”的背景下,为了协调两者的关系,2006年8月,珠海市正式聘任朱江洪为格力集团第6任董事长、法人代表、党委书记、总裁(兼)。
在这之前,格力电器的董事长、总裁以及格力集团的董事长等职务都分别由多人担任,自董明珠开始数职归于一身。
朱在其自传中提到,当市里告知他,董明珠将接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以及格力集团董事长一职后,他问到:“格力电器的工作量很大,由一个人担任两个职务吃得消吗?况且证监会以前也好像有规定,上市公司一般不要一个人同时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12年5月25日之后,董明珠正式坐上了格力电器的“铁王座”。
“铁王座”来自《权力游戏》,是七大王国国王的王座,国王会坐在王座上发号施令。然而这个“铁王座”的设计又冷又硬,还有许多尖刺和倒钩——这是刻意令人坐得不舒服。
这场权力交替的过程中,一贯强悍的董明珠反而有段时间变得低调、得体。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董明珠不断强调:“珠海市政府非常开明,从没向格力电器伸过手”,格力电器从没有向格力集团的财务公司存过一分钱,“因为它是大股东的财务公司”,或者是,“不要把我锁定在代表国有资产的对立面,实际我也是国资委派来的。周少强落选,并不代表国资失去话语权,毕竟还有三个代表嘛。”
另外,当时她还表示,不认为离开了朱江洪的缓冲,自己会与国有大股东发生冲突。“我的风格还是照旧,国资委考虑的不是我态度好不好,是不是经常来请他们吃饭,而是看我经营得好不好。”
但她并非“随波逐流”的执掌者。
2013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曾对董明珠做过独家专访,记者问到:“说到管理,你现在同时兼任格力电器的董事长和总经理,这会不会导致过度集权式管理?你会考虑如何分权?”
“不是这样的,什么集权式管理、分权式管理,我不认可这样划分。”董明珠直接将该提问的进行了否认,并解释到,“如果一个企业领导者没有集权的能力,要这样的领导干什么?干脆可以不要。领导必须要明白在什么样条件下需要集权,在什么条件下需要分权,这点很重要。”
一股独大的母公司、左右权衡的国资、“觉醒”的机构资本、开始“用手投票”的中小股东,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如何维护自己在格力的控制权,如何掌握格力的方向盘,又该如何把控自己的退休,成为董明珠的在任时重要课题。
除了本身的性格原因,从这个角度来看,董明珠独掌大权7年内,一系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表态,怼天怼地对空气的表达,似乎也能理解了。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董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