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兄弟“分家”已过去近一年,永辉超市(601933.SH)一扫2018年净利润下滑的阴霾,在2019年10月29日向投资者们递交了一份颇为亮眼的成绩单。
2019年前三季度,永辉超市实现营业收入635.43亿元,同比增长20.59%;实现扣非净利润12.69亿元,同比增长45.81%。单季度来看,永辉超市第三季度的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23.67亿元和1.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6%和140.01%。
作为中国超市行业上市公司龙头的永辉超市,在10亿级净利润的基础上完成大幅增长,实属不易。对比中百集团(000759.SZ)和人人乐(002336.SZ),两家公司前三季度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和0.38亿元和-1.35亿元,而增速能够与之媲美的红旗连锁(002697.SZ),其净利润仅有永辉超市的三分之一不到。
因此,三季报公布的第二天,永辉超市股价上涨2.07%。然而在同一天,永辉超市被爆出旗下的新零售平台永辉云创原第四大股东今日资本将其持有股份的一半转让给了最大股东张轩宁。
随后永辉超市股价应声下跌,截至2019年12月2日,公司股价跌幅近10%。永辉云创作为永辉超市在新零售领域拓展的主体,与横空出世的盒马鲜生等互联网企业主导的新零售企业相比,资本更青睐后者。
互联网的浪潮之下,传统零售遭受巨大冲击。永辉超市几经变革,借助互联网在不断扩充业务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质疑,除新零售业务外,布局长达4年却并未有显著成效的金融业务也备受市场所诟病,而最早成立的保理子公司却似“目的不纯”。
保理疑云
永辉超市似有利用保理子公司来虚增利润之嫌。
保理作为发达国家偏爱的融资工具,近年来在国内快速兴起,2016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从事保理业务的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永辉超市,但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真正目的并非是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而是另有目的。
通过保理业务虚增利润,是常用的手段之一,将坏账风险较大的应收账款出售给保理公司,从而减少甚至避免计提坏账准备,实现虚增利润的作用。
来看永辉超市,旗下的永辉青禾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简称“永辉保理”)成立于2016年3月,对比成立前后发现,2017年永辉超市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相较2016年发生了巨大变化。
据披露,公司报告期内采用的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永辉保理成立后,永辉超市通过将应收账款转变为保理款大幅降低了计提比例,从而变相提高了利润。
报告显示,2016年永辉超市1年以内、1至2年、2至3年以及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分别为10%、20%、50%和100%,但2017年开始,保理款1%的计提比例摊薄了1年内的计提比例,从原有的10%下降至3.66%。
事实上,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对于商超而言占比极低,高比例计提对于永辉而言意义并不大,而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比超过九成,因此,永辉超市通过转换成保理款的方式能够大幅降低坏账准备,释放更多的利润。
随着时间的推移,永辉超市营收规模的不断增长,1年内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多,保理款低计提比例的“好处”也越发显著。从合计计提比例来看,该比例已从2016年的5.09%下降至2018年的3.25%。
以2019年中报为例,永辉超市的保理款、1年以内应收账款分别为14.12亿元、21.09亿元,其中保理款占总应收账款比例高达65%,若将保理款按照原10%的计提比例来测算,永辉超市将增加约1.2亿元的坏账准备,约扣非净利润的10%。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永辉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