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每年的冬天都是火锅季节,但如今一年四季吃吃火锅已被消费者所接受,火锅所处的行业赛道既大又苦,其中海底捞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而呷哺呷哺逐渐被市场所遗忘,
其中最近呷哺呷哺的股价更是出现连续性的抛售,股价跌幅超过20%,与海底捞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
所谓“低估存在即合理”,凡是跌到相应的区间即存在可投资的价值,而呷哺呷哺这轮的下跌是市场共识?或是人性的恐慌推动超卖?
增收不增利,业绩受制成本
呷哺呷哺作为火锅公司,收入来源主要靠火锅门店经营所得,旗下有呷哺呷哺即凑凑火锅两大品牌。
受益门店数量及单价的增加,公司整体的营收稳定上升,从2015年的24.25上升至18年的47.3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4.8%。截止19年H1营收为27.13亿元,同比增长27.43%,
虽然营收每年基本以20%增速上升,但净利润增速却一路下降,尤其19年H1净利润同比下滑22.49%,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属于典型的增收不增利。
为促进营收增长,公司继续对加快对外扩张门店,新增呷哺呷门店数量并设立高端品牌“凑凑”门店。
扣除已关闭效益低的呷哺呷哺门店外,每年新增的呷哺呷哺门店数量持续上升,其中2016-19年新增数量分别为87、89、148间,新增门店速度加快。
然而19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2.49%,主要采用16号会计准则及成本上升有关。
采用16号会计准则后的折旧及摊销为3.75亿元,同比增长282.65%,占比从18年上半年的4.6%上升至19年上半年的13.8%。
这部分数据的增加主要是提前计入固定资产、使用权资产的折旧摊销,恰逢公司一路开店并装修升级设备,租赁(使用权资产)、固定资产增加的同时也加大了折旧摊销费用的支出。
资料:呷哺呷哺
呷哺呷哺作为餐饮公司,原材料及人工成本是主要的费用支出,两者合计的成本费用比从15年的61.40%上升至19年H1的63.29%,成本仍在上升,不断侵蚀公司的净利润。
其中人工成本占比逐年提高,至19年H1为26.54%,而原材料成本占比维持在37%附近。
由于人工成本高居不下,为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公司最近这一两年开始对呷哺呷呷门店进行曲升级改造,引入数字化技术如手机点餐,另在5间门店尝试机器人代为送餐,但人工成本占比下降的效果尚未体现。
而下半年原材料成本也将持续高居不下,导致全年业绩承压几成定局。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食品、畜肉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月上升,尤其在下半年食品、畜肉类居民消费指数环比增速提高。
来源:统计局
过去猪肉价格上升,牛肉及羊肉成消费的代替品,如今冬天已至,牛肉、羊肉一直以来都是火锅的不可缺少主宴,猪价仍在高位,牛肉及羊肉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促使牛羊肉价格连续6个月上涨。
截止19年10月牛肉均价为79.60元/公斤,环比涨2.8%,同比涨20.7%; 羊肉均价为76.85元/公斤,环比涨 3.0%,同比涨 21.1%。
呷哺呷哺作为火锅餐饮公司,对原材料成本价格指数敏感性高,盈利能力也主要取决于成本控制的强弱。
面对高企的原材料价格,呷哺呷哺为转移成本的上涨,开始其提价之旅。
人均消费从2015年的46.8元/人增加至19年H1的57.4元/人,16-17年人均消费增速不明显,而18年、19年上半年的人均消费增速同比分别增长10.12%、7.69%。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呷哺呷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