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小米集团发布了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报。
这是小米在跻身世界500强之后的第一份财报,也是一份亮点颇多的财报。财报发布后,小米在28日一度迎来了4.35%的“罕见增长”,创下近一个月以来的最大涨幅。
部分投行也对这份财报打出了“合格”认证。
中信证券、野村证券、高盛、国信证券瑞信等投行,或是将小米评级上调至“买入”,或是小幅上调目标价至11-13港元之间。当然,也有投行不为所动,国泰君安就对小米的目标价进行了小幅下调。
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小米这份Q3财报,摆脱了一发财报股价就下跌的“魔咒”,多项数据稳中有升,一个“稳”字贯穿始终。
在5G大潮压顶之际,“稳”字诀能否帮助小米穿过周期?
“稳”字诀
在这份财报中,小米的多项基本经营数据都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
首先,小米Q3的营收和净利润数据都表现出色。
据财报显示,小米Q3营收达到536.6亿元,同比增长5.5%,超过市场预期的533亿元,达到小米上市以来的最高值。经调整净利润则为34.72亿元,同比增长20.3%,也超过了市场预期值29.55亿元。
Q3实现优异数据后,小米今年已经超额完成任务。
截至9月30日,小米今年前三季度的总收入已达到1493.7亿元,同比增长14.5%,达到去年全年的85%;经调整净利润总额为91.9亿元,同比增长37.1%,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额。
不仅如此,在营收和净利润之外,关键指标“现金流”越来越稳。
据财报显示,自2019年Q1以来,小米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有了明显起色,并在今年二季度实现了110亿元的净现金流入。2019年Q3,小米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虽没有Q2那般惊艳,但也实现了29.9亿元的正向现金流,相比去年同期的-13.4亿元有明显好转。
与此同时,比现金流更让人心安的,是现金总储备。据财报显示,小米在报告期内现金总储备达到566亿元,环比增长近60%。
从经营维度上来看,正向现金流和充沛现金储备是小米应对风险的有力保障,是在5G大浪潮中保持自身稳定的关键力量。
回到具体业务上,报告期内最亮眼的增长出现在AIoT业务领域。
据财报显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为小米带来的收入为156亿元,同比增长44.4%,占比增加至29.1%。
喜人增速背后,生态链企业功不可没。
目前,小米投资了超过280家公司,专注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品的公司超过100家,其中2家在美国上市,另有3家在科创板上市。
庞大的生态链企业为小米提供了丰富的产品矩阵。据国金证券研报,小米生态链企业提供了超过4000个SKU。
截至9月30日,小米已连接的IoT设备为2.13亿台(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其中,有350万人拥有5件及以上小米IoT设备。“小爱同学”的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790万,同比增长68.6%。米家APP月活跃用户数在2019年9月达到321万,其中非小米智能手机用户占比达63.0%。
其中,增长最快的产品就是小米电视。
据财报显示,2019年Q3小米智能电视的全球出货量达310万台,同比增长59.8%。今年上半年,小米电视在中国区的出货量和销量均突破400万台,根据奥维云网统计,小米电视在2019年Q3稳居中国大陆电视出货量的第一位,份额达到了16.9%。
增长都是烧钱烧出来的。在AIoT业务增速的背后,小米AIoT的销售成本也大幅增加,从去年同期的97亿元增长至136亿元,同比增长40%。
投入大、增速快,这是小米从新铁人三项转型“手机+AIoT”战略后,AIoT业务交出的答卷。然而,家庭物联网领域仍处于早期布局阶段,有先发优势的小米目前还没到巷战时刻。
巨头也有难养的儿子。从核心战略中被挤出的互联网业务,这一季度仍然没能成功上位。
2019年Q3,小米互联网业务收入为53亿元,同比增长12.3%;MIUI月活跃用户数也同比增长29.9%至2.916亿。虽然收入仅占整体的9.9%,但33亿元的毛利润贡献了总额的40%。
当下,小米互联网服务的业务形态还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手机广告、游戏、有品电商、金融科技、电视互联网服务、海外互联网服务等。其中,广告收入占了一半。
不过,手机广告、游戏收费已经引起了一部分MIUI用户的不满。小米也在进行调整,在新推出的MIUI 11中,小米逐渐加入了关闭系统广告的设定,预装收入也从去年的825万元减少到今年的386万元。
但在手机端广告收入下降的同时,小米在电视端的互联网业务正在展现成效。截至9月30日,小米智能电视及小米盒子的月活跃用户为2390万,付费用户为320万,占比约13.3%。
2019年Q3,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广告及游戏以外的互联网服务收入,站互联网服务总收入的37.2%,同比增长87.8%。
此消彼长,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业务总体同样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
一系列亮眼数据的背后,小米的Q3财报似乎能让投资者松一口气了。
然而,事情总不可能十全十美。
与表现优异的经营数据形成对比的是,作为小米的主营业务,手机业务在本季度遇冷下滑。据财报显示,2019年Q3小米智能手机收入为323亿元,同比减少7.8%;出货量为3210万部,同比减少2.8%。
手机目前仍是小米绝对的支柱业务。支柱若是歪了,其他再多锦上添花,也撑不起小米这幢大厦。
“我们现在处于4G向5G切换期,手机市场大环境承压,我们选择了稳健增长,提高我们的盈利能力和现金储备,把不良的库存都消化掉了,所以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健康的时期,对于5G时代,我们很有信心。”
在电话会议中,小米CFO周受资站出来为手机业务“维稳”。他将手机业务的下滑归结于大环境,而把市场的信心和希望寄托在5G上。
然而,大环境能把所有的锅都背起来吗?
5G大饼
无可争辩的事实是,5G换机大潮正在汹涌而来。
这样的行业大变局自然会引起消费者心理的波动,很多消费者按捺住了换机的冲动,选择继续观望,等待5G网络成熟、手机价格下跌了再出手。
市场经过挤压蓄力之后,会在换机大潮的潮峰来临时,爆发出极大的威力。然而,在那之前,行业却要经历大投入、低回报的市场教育期。
周受资所说的大环境承压就是指这一阶段。
然而,这可以作为小米手机出货量下滑的理由,但又怎能用来解释市占率的下跌呢?
据IDC数据显示,小米2019年Q3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9.1%%,而2018年Q3时这一数值为9.5%。
而在国内,这一数值的变动则更具有戏剧性。
据IDC数据,2018年Q3小米国内市占率为13.6%,而到了2019年Q3,这一数值大跌至9.8%,下降了4个百分点。事实上,国内市占率下滑的不止小米一家,OPPO、vivo也都有近4个百分点的下跌。
而其“罪魁祸首”就是华为。
实体清单事件后,华为手机在欧洲市场遇冷,然而在国内却因爱国情怀的高涨而成为“国民品牌”,华为的国内市占率也从去年Q3的24.6%大涨到今年Q3的42.0%。
手机红海早就已经是一个零和游戏的赛场,华为一家的增长就“吃进”了其他几家的下跌总和。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