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还是孩子时,他曾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去扒火车。 老师问他们为何如此顽皮,他们回答:“因为我在研究蒸汽机。” 多年后,“好奇”、“冒险”、“不按常理出牌”成为了王兴的标签,一脉相承的给他创办的美团打上了类似的印记。
今年以来美团持续表现强劲,二季度首次实现盈利后,三季度继续获得正向利润。11月21日发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13.3亿元。上市一年后,美团有望迎来首个盈利年度。按市值排行,美团已成为继阿里巴巴和腾讯之后的第三大互联网巨头,更是有人喊出了“ATM”取代“BAT”的口号。
当下称为“ATM”或许还有些勉强,但甩出第四五名数百亿美元的身位,也让美团坐稳了当今互联网江山的第三把交椅,领跑第二梯队。
美团的优秀自不必说,但现如今的它是否已然来到了自己的巅峰时期?财报优异的数字背后有多少是可持续发展的硬核实力?相比对手,美团的独到之处又是什么? 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问题,美团的上限在哪里?
互联网公敌
业内有句玩笑话,说“半壁互联网江山都是美团的敌人”,这话有它的道理。 从业务范围来看,美团曾经是一家团购公司,后来它又逐步进入了电影票的线上预售,外卖,餐饮乃至旅游。
前两年甚至还试图去做打车业务,并且高价收购了摩拜单车,同时金融支付以及线下零售店等业务领域中也可以看到美团的身影。 几乎每一个新进入的领域中都有一个现成的老大,而出生于战火的美团似乎对这种贴身搏杀颇有心得。
有人将这套打法总结为“美团没有边界”,在这样的说法下美团好似一个横冲直撞的蛮牛,在各个领域中野蛮生长。但仔细观察其业务模式我们不难发现,美团看上去松散的经营范畴其实都紧紧围绕着一个内核-“以位置(Location)为中心的生活服务”。 美团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互联网有AB两面,而最惨烈的战争就发生在B面的第二部分。
在他看来,整个互联网可以分成两大类,A类的服务兑现在线上,信息即服务本身,代表企业有腾讯,百度,快手,知乎等。 B类的服务兑现在线下,线上更多起到信息沟通的作用,而服务的交付则仍需要在线下完成。
代表企业有阿里巴巴,小米,拼多多,滴滴,饿了么等。 显然美团属于B类企业。但这其中又分为B1和B2。其中B1是以SKU(库存量单位)为中心的供给,而B2则是以Location(位置)为中心的服务。
B1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品类,供应链以及定价的理解,B2的能力则更多体现在地推,城市攻坚,商家关系等更为“粗重”领域,往往需要更大规模的线下团队。是否有大规模的线下团队是B1和B2的重大差别。
当前互联网业态分类
通常一个公司在另一个领域的成功率不会太高,而美团看似无边界的战略扩张,其实都没有跑出B2的领域。 竞争惨烈,是B2的另一个特征。 回顾过往无论是千团大战,打车大战,单车大战,外卖大战,其实全都在这个圈里。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B2相对最新。 这跟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时间紧密相关;精准的定位功能对于B2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一功能实现的前提则必须需要智能手机及电子钱包的普及。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B2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在2010年之后出现的。 彼时,业内人士对于机会的认知和产业的认知刚刚形成,同时可商业化的场景有限,必然会导致众多创业者在场景选择上出现较大比重的交叉重叠,战争便由此出现。
在外卖领域,饿了么嵌入阿里体系之后获得了全新的技术和流量扶持;在酒店领域,以携程为代表的携程系在商旅服务中仍有着巨大优势;在出行领域更是深陷泥潭,打车业务虎头蛇尾,在面对滴滴这一强大对手时终究还是没能打起,现已基本下架。而收购摩拜单车,更是亏损连连。
在2018年的全年业绩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因收购摩拜、发展出行等新业务持续投入的影响,美团2018年在排除优先股等特殊会计处理后,经调整的亏损净额为85.2亿元。而最新的2019年Q3财报中,受益于大量单车达到使用年限导致折旧成本大幅降低,单车业务亏损持续收窄,美团方才走出摩拜阴影。
在竞争惨烈,强敌环伺的B2领域中,美团可以说是已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业务线的不断开拓,美团必将接连不断地和相关企业形成竞争格局。 眼下,无论是外卖还是酒店抑或是其他围绕着位置的生活服务领域,都远谈不上形成了“终局”。
而美团将以一己之力同时对抗携程或饿了么们的全力攻击。 此外,该领域的消费者所具备的“高价格敏感,低品牌忠诚”的特性,也使得竞争市场更加诡谲多变,而暂时领先的美团,很难称得上是高枕无忧。
增长天花板
2016年7月,王兴率先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下半场。 早期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人口红利。
无论是PC网民的迅速增加,还是在移动互联网初期的用户激增,企业的发展方式哪怕粗糙一点都没有关系,因为用户在快速增长,在美妙的DAU(日活跃用户数量)增长曲线面前,许多原本存在的问题都被暂时掩盖。
但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根据2019年8月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人,较2018年年底仅提升了1.6%。
而就美团而言,三季报显示,交易用户数目已达到了4.358亿,考虑到绝大多数农村地区暂时尚未广泛推开外卖,酒店等本地生活服务,美团的用户规模,可以说基本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适用的用户群体。
在今年年中,美团发布的2019Q2财报里我们看到,经调整后净利润为15亿元,首次实现盈利。细究其背后的逻辑我们不难发现,外卖业务的战略转换是其得以收获良好数据的重要法门。
在过去,美团的业务逻辑一直都是将外卖作为“导流”的重要工具。以高频的外卖来增强其用户黏性,而以低频的酒店和旅游业务来拓宽其营收渠道。 在这样的业务逻辑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可以看到美团的品类覆盖在不断扩大,而营收增长却迟迟没有跟上。
2016年以来,美团营收同比增速一直保持下滑态势,从223.04%下滑至2019年上半年的58.73%。Wind预测显示,预计2019年该数据将进一步下跌至43.45%。
从单季度同比增速表现来看,上述预测趋势大概率将应验。最近5个季度,美团营收增速仍旧连续下滑,2019年三季度增速仅为44.1%,已经非常接近预测值。长此以往,美团的增长空间一眼就能望到头。
而在新的业务逻辑中,王兴所提出的“Food+Platform”战略对餐饮外卖的定位做了转换,通过提高佣金抽成、广告、商家服务等围绕着外卖业务的各个环节来增加营收。
从2018年到现在,美团收取的商家外卖佣金抽成,在一年多时间里多次调升。从最早的18%调到22%,升至25%,甚至部分地区的26%。而在本季财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餐饮外卖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达到56.7%,是美团业务板块中的绝对主力。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美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