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点评与小米于10月28日纳入港股通,均迎大涨,纳入首日分别涨3.48%和1.43%。去年,美团点评与小米前后脚登陆港股,而如今美团、小米市值表现为「一个向左一个向右」,较IPO时前者涨近28%而后者跌逾46%,上市时估值差距不大、而且都是上市破发的美团和小米目前已经拉开了一段距离。
站上5441亿港元市值之际,有投资人向《红周刊》记者表示,现在需要「重新认识美团」,若按照零售商业型公司来看,美团已具备超级平台的雏形,与当前的估值相匹配。
股价大涨主因存分歧,早期投资者密集减持300亿港元
在被纳入港股通首日,美团沪港通、深港通的净买额分别达到12.05亿元、7.49亿元,成交额创当日港股通之最,盘中股价更是摸至97.15港元/股,逼近历史新高——10月21日的97.4港元/股。
一位专门投资港美股的私募基金经理向《红周刊》记者表示,为自己错过买入美团「感到可惜」,「券商有组织调研,但我都没有参加。我理解美团的核心原理就是把携程、滴滴、饿了么等软件的功能都放在一起,之前很多人质疑这个模式,但现在看起来是获得了认可的。」
作为美团上市的承销商之一,高盛于近期发布报告称,美团的股份之所以获市场重估,主要受益于外卖业务的改善,高盛预计美团第三季度的业绩将稍微超过市场预期,收入将增长36%,同时由于十一黄金周因素将第四季度公司预测订单量上调。
美团于今年8月23日发布二季报,Q2实现净利润约8.76亿元(人民币,下同),为美团上市以来实现的首次(季度间)盈利,市场对此反应强烈,财报发布次日美团直接跳空高开并收涨8.86%。因而,实现首次盈利被市场解读为对美团利好的开始,但实际上美团于6月就已经回升至发行价格。
北京百联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庄帅告诉记者,盈利只是一个方面,「盈利不是关键原因,比如唯品会,27个季度都持续盈利,却不能推动股价上行,包括京东也宣布好几次盈利了。美团上市时的估值534亿美元,很多人问我是不是太高了,我不觉得有多高,我看到550亿美元,上市后美团一度跌到300多亿美元。
在我看来,美团之所以获得市场重估,首先最重要的是竞争格局。去年资本对美团最大的一个担忧是美团的竞争对手太多了,外卖领域有饿了么,旅游里有携程、飞猪,其他生活板块有口碑、美菜等。口碑、饿了么、淘票票、飞猪同属阿里系,也构成了阿里对抗美团的阵容。
但是美团、阿里的财报揭示了饿了么等短期根本无法打赢美团。其次是美团商业逻辑得到验证,即美团的这套高频消费带动低频消费的模式,它的获客模式从数据上验证是可行的,比如说点餐吃饭的人可以顺便去美发,这类用户迁移并不困难。」
根据Trustdata数据,2018年上半年,美团外卖、饿了么和百度外卖的交易额占比分别为59%、36%和3%。到了今年一季度,DCCI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团与「饿了么系」进一步拉开距离,美团外卖、饿了么和饿了么星选(原百度外卖)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4.6%、25.5%和8.4%。
一位要求匿名的科技投资人向记者指出,拼多多、美团分流了阿里的优势和市值。「并购饿了么是阿里战略上的失误。美团股价大幅上涨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市场情绪的变化,美团长期的基本面表现还需要一个验证过程。除非饿了么彻底宣告失败,否则很可能像视频行业那样保持长期竞争。」
值得注意到的是,美团于今年3月份迎来近27亿B股解禁,约占总发行股数的46.6%,而在10月10日当天,红杉资本系、沈南鹏夫妇、诺亚财富集中式密集减持。根据Wind数据,上述持有者减持笔数多达13笔,累计总共减持4.08亿股,成交价在91.15港元/股,套现逾300亿港元。
以零售商业型公司看美团价值
在南下资金纷纷涌入之际,美团也成为卖空者最青睐的股票之一。Wind数据显示,整个10月,美团上榜卖空额最大的前十只大港股,而同样享受这份「殊荣」的港股互联网公司只有腾讯控股。
在资金博弈的同时,投行对于美团的估值也出现了较大分歧。10月21日以来,多家投行密集更新对美团点评的投资评级,有意思的是,国际大行的目标价多高于国内投行目标价,其中,大小摩、瑞银、花旗将目标价定于105港元/股以上(最高至110港元/股),而中信证券、招商证券(香港)最新报告将目标价定于90港元/股左右,后者明显低于二级市场股价。
以上要求匿名的人士称,「拼多多、美团现在被一窝蜂地看好,如同几年前大家看好唯品会、京东一样。这说明国内太缺乏好资产。美团可能还好一些,有一些独占性,竞争压力变小了,利润也变好了,但这些却不能改变其商业模式的本质。因为竞争缓和、市场预期改善,股价就大涨,这可能是一种市场健忘、短期逐利的表现。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美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