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与规模,中海能否两全其美?
一直以来,“利润王”是业内给中海地产最常见的标签,然而,随着近两年行业利润“王座”的易主,这个标签也逐渐显得名不副实。
在今年3月份,中海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颜建国在明确“净利润率为最终目标”的同时,公开表示,为了净利润的持续增长所需的规模增长是必须的,中海也在努力保持净利润位于行业前列。
可以看到,多年来对规模并十分不看重的中海,对于未来有着新的打算,在保证利润率稳健的前提下,由规模增长带动名次提升。
而在一线城市加大布局,便是其实现目标的途径之一。在业内人士看来,在行业监管趋紧,需求遭遇瓶颈的背景下,布局高维度城市是避免“以利润换规模”的优先选择。
其中,张波表示,由于北上深的房价本身会明显高于非一线,从最终的销售金额占比来看,往往对于头部房企的业绩提升也起到关键性作用。同时,由于一线城市楼市本身的抗风险程度相对较高,往往投资的安全系数会相对较高。
而上海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也有着类似的观点,卢文曦对蓝鲸房产表示:“即便有去化不理想的情况后,小幅度的降价营销,就可以带来明显的去化改善,不会使得项目的利润水平伤筋动骨。”
事实上,面对“终极目标”,今年以来中海加大的不仅仅是一线城市的布局,同时增长的还有项目权益比例。在2019年的前十个月中,中海地产几乎完全舍弃了合作开发的模式,在年内新增的逾40幅土地中,除在中国香港地区所购地块以及郑州的一幅地块为合作拿地外,其余项目中海都将项目公司100%的权益攥在手中。
在业内人士看来,房企并不会主动放弃合作拿地这个路径,尤其是在楼市调控从紧,行业整体降温的大背景下,为了分散风险并提升拿地实力,房企合作拿地的现象在一二线城市往往普遍存在,包括保利、万科等头部房企亦是如此。
“中海合作拿地的减少,主要是对于毛利的考量,合作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稀释销售业绩的含金量。”张波表示,另一方面才是自身在操盘上更倾向于独立方式。
而随着一二线布局比例的调整,以及权益比例的变化,中海用行动表明了追求利润的态度,而这是否能遏制住中海在利润层面排名下滑的态势,蓝鲸房产将持续观察。
来源:蓝鲸财经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中海地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