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昊海生科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0.47亿元、0.76亿元、0.95亿元、0.51亿元,分别占当期营收比例的5.49%、5.61%、6.12%及6.53%。和科创板申报企业平均10%以上的水平相比明显差距不小。
对此,在昊海生科10月18日的科创板IPO网上路演中,公司执行董事兼财务负责人唐敏捷却这样解释:“公司的研发费用率略微偏低,主要原因是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产品结构和研发的侧重点不同。
对于公司未来在研发投入方面的计划等问题,10月23日,《华夏时报》记者应昊海生科董事会办公室人员要求发送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据了解,昊海生科是靠并购发家,在2007年初创期并无核心业务,基本依靠不断并购进行业务拓展。起初通过收购上海本地国资控股的部分生物材料及制药企业切入玻尿酸、医用几丁糖以及透明质酸钠凝胶等领域。2016年-2017年,昊海生科又围绕人工晶体状产业链收购了一系列境内外眼科产品公司的控股权。
根据招股书,昊海生科眼科板块的收入占比快速上升,主要就是由于公司通过外延式并购大力拓展人工晶状体和视光材料等眼科耗材业务。对于近年来在眼科业务方面的收购,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吴剑英在网上路演中表示:“公司围绕白内障手术的核心耗材人工晶状体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从上游原材料生产企业到专业化研发、生产和销售人工晶状体及相关产品企业的收购整合。”可以说是收购整合了一整套产业链。
其实,昊海生科上市融资的念头萌生自2012年,彼时,昊海生科向创业板递交了IPO申请书,但彼监管层拒绝,认为昊海生科向竞争对手采购主要原材料可能对其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其用于生产透明质酸钠产品的主要原材料HA精粉、粗粉,在报告期内均系向唯一供应商山东福瑞达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华熙生物曾用名)采购。
而根据昊海生科科创板招股书,华熙生物仍赫然出现在其2018年前五大供应商名录。看来,昊海生科重要产品玻璃酸钠的原料生产技术从未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购买”替代研发的路子还能持续多久?
另一个例子是在2017年,为了增建人工晶体状产业链,昊海生科收购China Ocean,增加了3975万元商誉。然而这次收购并未从根本上改善其“受制于人”的状况——昊海生科2018年人工晶状体的采购金额仍占总采购金额的27.98%。
在这样的态势下,昊海生科的产品高毛利率和整体盈利能力能否持续仍有待验证。
同时,保持住较高生产质量也是日后其不可松懈的一环。需要指出的是,昊海生科存在因销售医疗器械质量不合格被药监局公告的历史。
截至10月23日开盘,昊海生科的H股股价仅约48港元,折合人民币约40元,与科创板83.37元的预计发行价相比足足少了一半。再结合以上分析,不乏业内人士质疑其定价是否过高。
面向未来,昊海生科也在居安思危,在医药市场改革风起云涌的当下,其产品价格下行的风险仍在。在网上路演中,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长侯永泰表示:“《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明确要求于今年底前要取消高值医用耗材加成,并从2019年下半年起鼓励医疗机构联合开展带量采购。若未来国家医保局推动更大范围内的高值医用耗材的带量采购,医院终端产品价格的下行压力可能会传递至公司出厂价一端,进而使公司盈利能力承压。”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于玉金 见习记者 孙源 北京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昊海生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