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因美拟变更经营范围及公司全称的议案遭遇董事反对,同时,主业未发生变化就变更名称的合规性、合理性也遭到监管部门质疑
重新回到亏损泥潭。
继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大幅亏损后披星戴帽变成*ST,贝因美(002570.SZ)使出浑身解数,通过高管换血、变卖资产等各种手段,于2018年实现扭亏为盈,并于此后摘下了*ST帽子。此过程中,贝因美净资产(归属母公司股东的权益)连续减少,从2015年底的36.68亿元,减至2018年底的18.15亿元,只有三年前的一半。
然而,摘帽不久后,今年上半年贝因美业绩再度曝出亏损,净利润亏损1.22亿元,同比大降1527.62%,净资产也进一步减至16.92亿元。对于上半年的亏损,贝因美将其归因于原材料价格上涨、非经常性收益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以及外部的竞争环境。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面对主营业务难以盈利、净资产不断减少的困局,贝因美重拾多元化发展的道路。贝因美董事会于9月11日审议通过了变更公司经营范围、名称及地址的议案,拟将公司名称去掉“婴童食品”四个字,经营范围增加技术推广服务、自有房屋租赁等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变更经营范围、改名称的议案并未获得全数董事同意,弃权和反对理由主要集中在“未经战略委员会审议批准”、“无法判断相关战略和业务调整的战略合理性”、“公司应集中精力专注于解决当前主营业务面临的问题”等。
此外,主营业务没有发生变化就拟变更名称,贝因美这一操作的合规性、合理性也引发监管部门的质疑。
9月18日,深交所针对贝因美变更经营范围及公司全称、遭遇董事反对一事下发关注函,要求其说明变更是否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匹配,以及业务变更符合公司实际及未来战略的具体依据。
变更名称是否与主营匹配?
9月12日,贝因美发布《第七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决议公告》(下称《决议公告》)称,董事会已经审议通过关于变更公司经营范围、名称以及地址的三个议案,并对外公开披露《关于变更公司经营范围、名称及地址的公告》。
根据公告,贝因美拟增加经营范围“技术推广服务,自有房屋租赁,健康管理(不含诊疗),日用品销售,经营进出口业务”,并拟将公司全称由“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后,贝因美证券简称、法律主体未发生变化,更名前开展的合作及签署的协议不受更名影响。
又是更名,又是变更经营范围,贝因美意欲何为?
《投资时报》研究员梳理相关法规了解到,《中小企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6号:变更公司名称》第二条规定,上市公司应根据实际经营业务情况审慎对公司名称进行变更,不得随意变更。变更后的公司名称应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匹配,不得利用变更名称影响公司股价、误导投资者。
上述备忘录第三条也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因主营业务变更拟变更公司名称的,原则上应在主营业务变更完成后进行公司名称变更。上市公司因主营业务变更拟变更公司名称的,原则上应当符合新业务最近12个月已实现的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占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或利润的比例达到30%以上。
贝因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12.96亿元,同比上涨5.16%;净利润亏损1.22亿元,同比下降1527.62%。
值得注意的是,营收构成数据显示,分行业看,上半年贝因美营收100%来自婴童业,2017年、2018年的年报显示,2017年、2018年全年营收也是100%来自婴童业;分产品看,奶粉类产品在上半年、2018年、2017年的比重分别为89.83%、93.37%、94.43%,奶粉的主业地位未曾动摇过。
基于上述数据,问题来了:贝因美此次名称变更是否符合《中小企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16号:变更公司名称》第二条和第三条的规定?变更公司全称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是什么?
“不务正业”的多元化
《决议公告》显示,贝因美变更经营范围、变更名称的两个议案并未获得全数董事同意。其中,董事何晓华投了弃权票,董事JohannesGerardusMariaPriem(下称Priem)投了反对票。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贝因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