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海王生物半年报出炉,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8.51亿元,同比增长18.8%;实现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下降37.6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9亿元,同比下降24.67%。由于公司的医药商业板块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再加上近三年的并购脚步不断加快,因此积累了巨额的商誉,并且资金存在着不小的压力。
主动降低增长目标 资金缺口34亿
海王生物目前已形成医药商业、医药工业、医药研发等产业链平台。
分行业来看,海王生物各业务板块销售收入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食品保健品和医疗器械收入翻倍,表现出较好的成长性。医药流通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56.2亿元,同比增长3.64%;医药制造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14.89%;食品、保健品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121.67%;医疗器械实现营业收入45.02亿元,同比增长129.48%。
虽然总营业收入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速,但公司表示为避免政策和融资环境变化影响上市公司稳定经营,保障公司健康稳定发展,公司确定了“控规模、调结构、提质增效”的管理原则。报告期内,公司按照管理原则要求降低了增长目标,放缓了增长步伐。
医药商业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销售模式主要是备货赊销,而且医药商业在公司的营收占比较高,海王生物上半年的医药商业实现营业收入相当于自产产品的32倍,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公司医药商业规模排名全国第六名。
受宏观政策及市场环境变化影响,市场融资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公司的融资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因此也导致财务费用增长较快。报告期内,公司的财务费用为4.82亿元,同比增长60.73%。
值得一提的是,海王生物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近三年一直维持在80%左右,有着较高的偿债压力。其中,长期借款从2016年的2432.14万元增长到6141.26万,应付债券从2015年的0元增长到30.2亿元。另外,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的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81.35亿元和4.23亿元,短期有息负债合计85.58亿元。此时货币资金账面金额为54.96亿元,其中3.74亿元因开具承兑汇票、保函保证金、信用证保证金、贷款保证金受限,因此短期内存在近34.36亿元的资金缺口。
在债务高企、资金承压的情况下,海王生物的销售回款情况有所改善,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28亿元,同比增长145.07%,主要是公司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压缩低效业务,加强应收账款催收所致。但是近几年公司的回款状况一直不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常年为负,净利润无法转化为现金流入,因此公司需要筹资活动支撑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导致公司的财务风险激增。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海王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