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比起增长难题,更严峻的挑战来自监管。
近日,“互联网医美第一股”新氧科技披露最新财报,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91亿元,同比增长84.7%,净利润7520万元,同比增长90.4%。
各项财务表现看上去还不错,但财报披露当天,新氧股价暴跌33.49%。
资本市场对其业绩不买单,有券商分析认为是增长低于市场预期。比起增长难题,更严峻的挑战来自监管。当前针对医美乱象的监管趋严,平台内容及其链接的上下游服务能否做到合规合法,已成为其生死考验的关键。
七成业绩靠广告
综合新氧一季度报和二季度报来看,广告收入越来越来成为其业绩依赖。
新氧的营收主要由信息服务费和预定服务费构成,今年上半年,信息服务费共3.55亿元,同比增幅超过1倍,占营收比72%;预定服务费为1.365亿元,占比28%,同比增长47.4%。
所谓信息服务费,即新氧向医美服务提供机构收取的广告费。预订服务费,则可以看成是平台交易佣金。根据新氧的招股书,用户支付的医美服务费用中,新氧抽佣10%。
近年来,信息服务费占新氧总营收比重不断攀升,已经从2016年的40.5%到今年上半年的72%,转折点发生在2017年。
△2016年至今,新氧营收构成(数据来源:新氧招股书、财报)
由此可见,此前,新氧主要将为医美服务提供机构导入订单视为主要营收来源,但2017年之后,则将主要盈利模式转为医美服务机构提供营销曝光,从而收取广告费。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新氧平台用户的客单价在下降。
2018年,共有31.3万付费用户完成了21亿元的交易,单用户付费为6709元,到2019年第一、二季度,该数字分别为5511元和4500元。
一方面,可以说,因为新用户增长迅速,不少人选择从祛痣、脱毛、美肤等价格较低的轻医美项目试水;另一方面,或许也由于新氧平台加大了对医美服务机构的压价。
一位医美机构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新氧通过多种方式让其降价,最直接的方式是,如果项目设定的价格太高,不给展示位、不给流量。因此医美机构为提高获客效率,会上线一些低价导流的产品。
从消费者端来看,机构低价导流,求美者到诊后再推销项目升单,导致网上售价和实际消费情况产生出入,这也往往成为消费者与机构纠纷的诱因。
以卖广告为主要盈利模式的新氧,为提升品牌知名度、进行市场推广等,自身的营销费用也节节攀升。
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新氧的销售及营销费用分别为1.27亿元、3.06亿元,占总收入近一半。今年上半年,营销费用增速有所放缓,总支出1.8亿元,但占营收比例仍高达36.9%。
前不久,新氧上线了一则“女人美了才完整,做女人整好”的电梯间广告,引发广泛质疑,不少声音认为该文案存在性别歧视。对此,新氧并未公开回应。但后来,该广告文案已被悄然改为“女人美了才完美,做女人美好”。
游走灰色边缘
8月27日,新氧发布财报两天前,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医疗广告专题培训会,联合上海市卫健委等部门整顿医美广告市场,要求医美机构开展自查自纠,随后各部门将联合督导组巡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处理并予以曝光。
培训会针对医美平台的广告规范包括,涉及宣传医师的,禁止使用名牌、优秀、国家级、首席等绝对性和夸大用语。涉及宣传诊疗服务项目的,禁止使用韩式双眼皮、欧式芭比眼、精雕、线雕等非规范用语,禁止出现术前术后对比照。此外,不得出现鼻综合、眼综合等词汇。
按照培训会要求,新氧平台内容恐怕要大改特改。目前,在新氧平台上,充斥着大量各类涉嫌违规的宣传。
△新氧APP截图:面部吸脂、双眼皮、眼综合等宣传内容
更重要的是,此次培训会提出,用户发表的日记,不得关联医院、医生和产品,否则视为广告代言人性质。医院也不能发顾客的效果对比图。
记者注意到,新氧平台上,用户发表的“美丽日记”均对应着相应的医美项目服务机构,网友浏览日记时可以直接点击进入或咨询。
△新氧APP截图:用户上传的美丽日记
如果上海此项规定全面落地,新氧平台引以为傲的美丽日记模式可能岌岌可危。
从新氧目前的服务形式看,可以将其类比为医美领域的大众点评,即主要通过商家介绍和用户点评的方式,在平台沉淀大量原创内容。而用户点评,又以美丽日记最受欢迎。新氧科技CEO金星曾公开表示,截至今年8月,新氧平台已积累300多万篇美丽日记。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新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