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商誉减值,期间费用猛增同样是吞噬净利润的主要因素。
去年,海王生物的销售费用为17.71亿元,较上年的12.48亿元增加5.23亿元,增幅为41.91亿元。2016年,其销售费用为7.05亿元。
新增的销售费用中,市场开拓费和职工薪酬占大头。去年,公司市场开拓费为7.86亿元,上年为5.45亿元,增加2.42亿元,增幅为44.22%。职工薪酬为3.67亿元,较上年增加1.46亿元。
管理费用增幅更大。去年,公司管理费用为11.75亿元,较上年的6.08亿元增加5.67亿元,增幅为93.26%,增幅远远超过营业收入增长幅度。
管理费用中,增长最为凶猛的也是职工薪酬,去年达到4.88亿元,上年为2.64亿元,增幅为84.85%。此外,办公费、折旧与摊销、业务招待费、中介机构费用等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管理费用大幅增长凸显公司整合压力。管理人员的薪酬高达4.88亿元,是否存在管理人员过多、机构设置重复等问题。
资料显示,去年,公司综合管理人员2449人,剔除高管薪酬801万元,管理人员的人均年薪超过20万元,显然不太合理。反观销售人员薪酬,去年公司有销售人员5718人,合计薪酬为3.67亿元,人均年薪为6.42万元,远远低于管理人员薪酬。
还有一个整合问题,就是应收账款及存货。截至去年底,公司应收账款为189.53亿元,较2015年的53.73亿元增加135.80亿元,且今年逐年大幅增加,回款不力迹象较为明显。同期,公司存货为39.51亿元,较2015年底的10.66亿元也有明显。如何有效盘活存货,也值得海王生物去思量。
大股东股权质押率99.84%
疯狂并购之后,海王生物盈利能力尚未提升,财务风险已经来临。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公司短期借款87.4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9.45亿元、长期借款为0.47亿元、应付债券为33.28亿元,长短期债务合计为130.69亿元,其中一年内需要偿还的短期债务为96.94亿元,占比为74.18%。
债务过高、短期债务不合理,使得海王生物年内偿债压力奇大无比。截至去年底,公司货币资金为40.89亿元,其中有28.11亿元因保证金等事项受限,可以动用还债的资金只有12.78亿元。此外,公司还有一笔以定期存款形式存在的资金5.94亿元。合计起来,可以动用的资金为18.72亿元。相较于近百亿短期债务,不到20亿元的资金远远不够覆盖。
不仅如此,因为近三年并购78家公司,尚未支付的股权转让款21.02亿元,也需今年支付一部分。这笔支出再次加大了公司偿债压力。
为了还债,海王生物唯一的办法是向市场伸手。今年6月25日,公司退出25亿元定增融资预案,目前已获证监会受理。
近年来,海王生物频频融资。wind数据显示,上市以来,公司已实施两次定增、一次公开增发,还多次发行公司债、中期票据、短融债等,直接融资达103.95亿元,间接融资(按增量负债口径统计)73.05亿元,合计达176.99亿元。
相较融资,海王生物回馈投资者的要少很多。上市21年来,公司仅实施过4次现金分红,共计分红金额2.75亿元(含税),约占融资总额的1.55%。
公司缺钱,控股股东海王集团也缺钱。截至目前,海王集团持有公司12.16亿股,约占股本的44.03%,累计质押12.14亿股,约占总股本的43.96%,股权质押率高达99.84%。
二级市场上,海王生物股价走势较弱。今年4月,其股价还达到5.55元/股,昨日收报3.16元/股, 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392.73亿元,而市值只有87亿元。
今年以来,海王生物还在收购。整合难题、巨大资金缺口横亘在前,自身也缺钱的董事长张思民如何渡劫?
来源:长江商报记者 魏度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海王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