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运营乏力
中国内地餐饮市场,一直被港资餐饮企业看好,2009年翠华控股在上海开设中国内地首家店面,2012年进入武汉,并陆续进入杭州、深圳和广州等地,分店遍及内地多座城市。
随着在内地不同城市布局分店,“翠华餐厅”的品牌认知度逐渐打开。中国内地自由行游客增多,翠华业绩持续增长。2012财年,公司内地业务收入2.04亿港元,同比增长152%。公司在中国内地门店数量从2015年3月底的19家,增至2019年3月的35家。上市之前,翠华共拥有翠华餐厅26家,现在拥有79家店,增长超2倍。
但自2014年,中国内地访港旅客数字放缓。翠华表现开始疲弱,拖累股份表现。此后,翠华控股在内地的收入增长逐渐减缓。2015年至2019财年,除2015财年同比增长47.04%外,其后几个财年收入增长在4-8%区间,2019财年出现首次负增长,为-1.76%。
翠华认为,内地餐饮业的结构性调整,对翠华带来了外部影响;同时,香港茶餐厅的运营模式、口味选择等,在新鲜感消退后,对于内地居民的吸引力在下降,同时,还被指服务差。
8月9日下午三点左右,长江商报记者来到位于武汉楚河汉街商业区的翠华餐厅,进门落座后并没有服务员接待。消费者罗小姐也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翠华服务怠慢,“进门没有人招呼,我们自己找了位置坐,自己扫码点单,没有人倒水,下单15分钟连杯奶茶都送不过来。”
除了服务跟不上,价格也是翠华的硬伤。翠华在香港是低单价高翻台率的亲民街边店形象,进驻内地后却摇身一变,走起了中高端路线,店内装潢华丽精致,同样的菜品普遍比香港门店价格要贵上一截。长江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武汉的翠华餐厅人均消费在80元—100元左右,价格比在香港贵30%左右,一个小份的西兰花标价40元左右,一份秘制海南鸡要130元,比香港本土贵不少。
不少消费者纷纷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现在的翠华已经不是刚来武汉时的那个翠华了,价格偏高,服务差,管理混乱,环境有待提高,味道也越来越不“地道”了。
业内认为,和香港本土中低端快餐的定位不同,翠华在内地的定位是高端餐饮,而且餐厅面积是香港的三倍以上,菜品数量多达一百多种,是香港的两倍以上,在不考虑受众群的情况下,这样的定位其实有失自己的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一直是翠华主要市场,收入占比65%以上。随着香港门店的增长,贡献的收入持续出现负增长,收入从2016年的13.09亿港元降至2019年的11.56亿港元。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收入同比分别下降4.74%、4.25%和3.18%。
业绩下滑也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脱不开关系,在目前的市场,翠华的发展明显占了下风。在以年轻人为主导的消费市场,翠华明显的不再年轻,不管是面对本土年轻人,还是外来的年轻游客,翠华都不是首选的餐厅。要想得到更多发展,从管理团队到菜品到服务,以及营销模式,都需要做更多前沿的改变。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江楚雅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翠华 |